精衛[1]
(明)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2]。
【作者簡介】顧炎武(1613~1682),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學者。
【注釋】
[1]精衛:古代神話中記載的一種鳥。相傳是炎帝的小女兒,由于在東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為鳥,名叫精衛,常常到西山銜木石以填東海。
[2]窠(kē):鳥獸的巢穴。
【譯文】
我知道,世上萬事萬物原本就不都是均衡的,你沒有必要自尋煩惱,憑你這徑寸之身,就算能長生不老,你也無法將汪洋大海填平。我也不止一次想過,決意要填平這汪洋大海,即使身沉大海淹死,填海之心也不會悔改,如果大海填不平,我填海的決心,就不會終止。教人傷心哪!你沒看見嗎?那西山上的鳥雀們都在各忙各的,為自己筑造安樂的巢穴呢。
【賞析】
這首詩是顧炎武在36歲時根據《山海經》關于精衛鳥的故事寫成的。顧炎武把自己比喻為精衛鳥,決心以精衛鳥填海的精神,實現自己抗清復明和編寫巨著的大業。
【思考與練習】
1.顧炎武是明末抗清志士,在文學上亦有很深的造詣。讀了他的《精衛》詩后,你對“精衛填海”有沒有更新更深的認識?談談你的看法。
2.作者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構筑全詩,想想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仔細領會最后一句詩的含義。作者寫了精衛的自述后為什么要提及西山的鵲和燕?
4.你能根據這首詩的內容和作者身份推測作者寫作此詩的用意嗎?
上一篇:(唐)王維《竹里館》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宋)柳永《紅窗迥》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