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昭昧詹言
詩話著作。清方東樹撰。方東樹(1772—1851),字植之,別號副墨子,安徽桐城人。一生十試而不第,五十歲后絕意舉業,專心從事講學和著述。有《漢學商兌》等著?!墩衙琳惭浴范痪恚蓵诘拦馐拍?1839),系其晚年之著。方東樹學古文于姚鼐,學詩于姚范,故此書以桐城“古文文法”論詩,多采二姚之說,可視為桐城派詩論的代表作。全書以作家論為主。從漢魏到宋元,特別推重阮籍、陶潛、謝靈運、鮑照、謝脁、杜甫、韓愈、黃庭堅等。所依據的標準,一為意,二為法?!耙狻敝浮读洝分?,并以“并驅《六經》”的莊子、屈原分別與陶、阮掛上聯系,認為“阮公似屈,兼似經;淵明似莊,兼似道:此皆不得以詩人目之”。二謝、鮑照和黃庭堅的地位則主要由“法”而來,其中尤以謝靈運和黃庭堅的詩法得到他高度的推許。如評謝靈運曰:“謝公蔚然成一祖,衣被萬世,獨有千古,后世不能祧,不敢抗,雖李、杜甚重之,稱為‘謝公’,豈假借之哉!”值得注意的是,方東樹也認識到“謝所以不及杜,以無情事足感人”,但以“明遠、杜公皆有率句,爽快逸邁,康樂無之”的原因,仍然許之以如此高的身價,足見詩法在其詩學中的地位。黃庭堅也因“用功深造”、“開古今一大法門”而被推為“百世之師”。至于杜甫、韓愈,則意、法兼備:“杜、韓盡讀萬卷書,其志氣以稷、契、周、孔為心,又于古人詩文變態萬方,無不融會于胸中,而以其不世出之筆力,變化出之,此豈尋常齷齪之士所能辨哉!”“讀杜、韓兩家,皆當以李習之論《六經》之語求之,乃見其全量本領作用。至其筆性選字,造語隸事,則各不同;而同于文法高古,奇姿變化,壯浪縱宕,橫跨古今?!彼远鸥晚n愈能夠“包括宇宙,含茹古今”,在諸家居于最高的等第?!墩衙琳惭浴妨硪换緝热菔前嵊猛┏俏姆ㄕ撛?,在書中建立起一套縝密的詩法。書中一再說:“不知用意,則淺近;不知用法,則板俗;不知選字造語,則滑熟平易?!薄坝靡飧呱睿梅ǜ呱?,而字句不典、不古、不堅老,仍不能脫凡近淺俗,故字句亦為文家一大事”,“字句文法,雖詩文末事,而欲求精其學,非先于此實下功夫不得”,等等。因此,書中論詩法的內容連篇累牘,僅詩題即有“序題”、“點題”、“還題面”、“收足題面”等數十法,甚至對“章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摘”的漢魏詩,也加以章句分析。這種條分縷析,對于理解古典詩歌的形式美,不能說全無意義。但是作得過分,“和盤托出”、“金針度人”(方氏友人批評《昭昧詹言》語),對詩意的美總是一種損害。至于分析錯誤,強作解事,其弊則更甚。綜合上述兩點,可知《昭昧詹言》之論在桐城文派和晚清同光體詩派之間,起了中轉紐結的作用。有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施閏章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晦庵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