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公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又稱《周子全書》,文集。北宋周敦頤撰。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幼孤,由舅父龍圖閣學士鄭向撫養成人。曾知南康軍。與趙抃、呂公著等聯系密切。晚年曾筑室于廬山蓮花峰下的小溪上,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曰“濂溪書堂”,后人稱濂溪先生。主要著作有《太極圖說》、《周子通書》等。《周元公集》由后人編成,共9卷。周氏本無文集,至南宋始有掇拾遺文數篇為1卷,綴以附錄6卷,稱《濂溪文集》。后又編入《太極圖說》、《周子通書》各為1卷,遂成此集。周氏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了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說,認為太極是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惟人”“得其秀而最靈”。圣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他的學說對以后理學發展有很大影響,“二程”曾師事于他,故朱熹著《伊洛淵源錄》即以周敦頤為首。周氏所述為學宗旨有一定意義,文章也有些哲理,詩歌有閑逸超脫之趣,散文《愛蓮說》,極贊蓮之“生污泥而不染”,卓然超絕,為人傳誦。有明嘉靖間王念曾刊本,清康熙重刊本。
上一篇:《吉檀迦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周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