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的主要內容,《雷峰塔》導讀
《雷峰塔》是清代傳奇劇本。白蛇故事,起源于唐小說《白蛇記》,宋元話本有《西湖三塔記》,講述白蛇精化身美女以誘害男子,后被壓在西湖塔下;稍后又出現更具人性的白蛇故事,至明末經馮夢龍整理潤色,名為《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編入《警世通言》。約在明萬歷后期,陳六龍撰寫《雷峰塔》傳奇劇本,祁彪佳《遠山堂曲品》著錄,其結構與曲詞都很粗糙,今已失傳。清雍正年間,黃圖珌撰寫《雷峰塔》傳奇劇本,本事近似《警世通言》,演出盛行。約過20年,揚州班著名藝人陳嘉言父女據舞臺演出變化改寫成又一部《雷峰塔》,消減白娘子身上的妖氣,增加其美好品德,并讓她生子高中狀元。再過十多年,至乾隆三十六年,方成培不滿意此本詞鄙調訛,又改寫曲白,增刪出目,又成一部新的《雷峰塔》,對白蛇題材的昆曲劇本完成了一個總結和寫定的工作。今存水竹居巾箱本。今有傅惜華《白蛇傳合編》所收校點本,王季思主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所收點評本。
方成培,字仰松,號岫云、橫山人,別署岫云詞逸,安徽歙縣人。博覽經傳和諸子百家,尤其精于音樂,著有 《香研居詞麈》;又匯集諸家詞品,考訂格律,寫成《詞榘》;還有《聽奕軒小稿》、《雙泉記》傳奇等。晚年客游漢皋,死于該地。
方本《雷峰塔》2卷34出。卷上:開宗、付缽、出山、上冢、收青、舟遇、訂盟、避吳、設邸、獲贓、遠訪、開行、夜話、贈符、逐道、端陽、求草;卷下:療驚、虎阜、審配、再訪、樓誘、化香、謁禪、水斗、斷橋、腹婚、重謁、煉塔、歸真、塔敘、祭塔、捷婚、佛圓。
白云仙姑本是千年白蛇,在峨眉山修煉,渴慕人間情愛,來到杭州,收伏青蛇作為侍女。清明節以游湖借傘,親近許宣,訂下婚約,贈銀兩錠讓他籌辦婚禮。許宣經姐夫指出這是官庫所失銀錠,嚇得逃往蘇州。白娘子帶小青趕來解釋,同他在蘇州成了親,開個藥鋪,生意興隆,夫妻恩愛。端陽節飲了丈夫敬奉的雄黃酒,醉里現出原形,把許宣嚇死。她以懷孕之身去嵩山向南極仙翁求取還魂仙草,爭斗中被擒住,仙翁憐她癡情,贈予仙草,她將許宣救活。居寓主人垂涎白娘子貌美,設計誘逼,受到她狠狠懲戒。后法海禪師來許家化緣,邀許宣去到鎮江金山寺,對他說明白娘子的來歷因果,勸他皈依佛教。白娘子帶小青趕來求放丈夫,法海不允,雙方斗法,水漫金山,終被法海的神缽打敗,與小青借水遁逃到杭州。在斷橋邊遇上許宣,小青憤極欲殺,白娘子責他薄幸,又懷憐愛,見許宣表示悔悟,情歸于好。她生下兒子許士麟,法海趕來,用神缽收了白娘子,壓在雷峰塔下。許士麟長大,考中狀元,前來祭塔,慈母孝子,得見一面。
白娘子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藝術形象,她身上具有中國婦女的許多優秀品德。她主動而執著地追求愛情幸福,但不慕富貴榮華;勤勞智慧,善于持家;深情摯愛,忠貞專一。為救活丈夫,維護婚姻,經歷了千辛萬苦,進行過決死戰斗,只求獲得人世間一份合乎常情的愛。但她身上有著妖邪的印記,丈夫再三誤解她,神佛不能寬容她,她終于被雷峰塔壓倒了,精神上卻仍不屈服。祭塔時她諄諄囑咐兒子將來千萬不要學他父親薄幸,這是一個為愛情付出了一切而完全被辜負了的賢良妻子的泣血控訴,也是呼吁讓下一代以及未來千千萬萬要做妻子的女人免除惡運的祝福。這個白娘子實在值得同情,值得愛敬。
《雷峰塔》全本或折子戲在中國許多主要劇種,如京劇、秦腔、晉劇、川劇、粵劇等都有演出。戲劇家田漢把它改編成新的京劇,1954年演出獲得很大成功。白娘子文唱武打都很繁重,充分發揮了戲曲藝術的特長,幾乎每一場都可以作為精采的折子戲單獨演出,許多女演員都把這個戲作為全面檢驗自己表演技巧的試金石。
參考文獻
- 1. 程毅中:《從神話傳說談到〈白蛇傳〉》,見《光明日報》,1954年4月12日。
- 2.李健吾:《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自然面貌》,見《人民日報》,1961年8月12日。
- 3. 洪非: 《方成培與 〈白蛇傳〉》,見《安徽文學》,1963年第5期。
上一篇:《雷公炮炙論》的主要內容,《雷公炮炙論》導讀
下一篇:《馬氏文通》的主要內容,《馬氏文通》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