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
解題: 這是一首送別詩。 詩通過對封常清出師情況的描繪, 熱情歌頌了唐軍將士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 不畏艱難, 英勇赴敵的戰斗精神。
課文注譯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2),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3)。
虜騎聞之應膽懾(4),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1) 〔走馬川行雪海邊 〕 行 , 衍文 , 誤增之字 。 雪海 , 地名 。 《新唐書·地理志 》: “行度雪海 , 春夏常雨雪?!?這里泛指走馬川一帶苦寒之地。 (2) 〔戈相撥〕 兵器互相撞擊。 戈, 古代兵器的一種, 此處泛指兵器。(3) 〔幕中草檄硯水凝〕 在營幕中起草檄文, 硯臺中的墨水由于天冷而凝固。 (4) 〔虜騎聞之應膽懾〕 虜騎, 敵人的騎兵。 膽懾, 因恐懼而心驚。
文章鏈接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解題: 此詩與前首 《走馬川行》 作于同一時期, 都是贊頌出征將士的愛國主義精神。
輪臺城頭夜吹角,
輪臺城北旄頭(2)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
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
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
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
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3),
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
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
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
今見功名勝古人。
注釋:
(1) 〔角〕 或稱畫角, 樂器, 軍中吹奏以報時 。 (2) 〔旄 (máo) 頭 〕 星宿名 , 即昴星 , 古時稱之為 “胡星”, 被認為是胡人的象征。 旄頭跳躍, 主胡兵大起。 旄頭落, 預示胡兵將敗。 (3) 〔虜塞兵氣連云屯〕 敵軍駐地的戰爭氣氛十分濃烈。 虜塞, 敵人的軍事要塞。 兵氣, 戰爭的氣氛。
譯文:
輪臺城頭的夜幕, 被聲聲號角劃破;
輪臺城北的天空, 旄頭星正在墜落。
插著羽毛的緊急情報, 昨夜剛從渠黎傳過:
單于率領的大軍, 已在金山以西出沒。
從戍樓上向西望去, 黑色的煙塵滾滾升騰,
我們中原的雄師, 也已在輪臺城北駐屯。
持旄節的大將, 威風凜凜率軍西征;
黎明時分笛聲響處, 浩浩蕩蕩大軍起程。
軍陣的四邊都擂動戰鼓, 莽莽雪海也涌起波濤;
三軍將士高聲吶喊, 巍巍陰山也為之動搖。
敵軍的營壘也非等閑, 殺氣騰騰直沖云天,
古戰場上凄凄慘慘, 白骨累累纏繞著草根。
那劍河上寒風急驟, 吹裹著大片的雪花;
那沙口邊石頭凍硬, 馬蹄踏上也會脫落。
為了報效國家, 亞相您甘愿冒這困苦艱辛決心報答君主,
讓邊塞的塵沙永遠寧靜。
自古以來, 誰不知道彪炳史冊的英雄?
且看當今的人物, 要創建超越古人的功勛。
上一篇:登樓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