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注釋】伐薪(xīn):砍柴。南山:指終南山,在今陜西西安南。蒼蒼:灰白。營:經營,用處。輾(niǎn):軋。轍(zhé):車輪軋過的痕跡。翩翩(piānpiān):輕快的樣子。騎:指騎馬的人。黃衣使者:身穿黃衣的太監。白衫兒:太監的爪牙。把:拿著。敕(chì):皇帝的命令。叱(chì):吆喝。宮使:出皇宮采辦東西的太監。綾(líng):一種絲織品,像緞子而比緞子薄。直:即“值”。價錢,代價。
【大意】賣炭的老翁,整日在終南山上,辛辛苦苦地砍柴燒炭。高大的炭窯噴射出火光,熱浪灼人;隨著滾滾的濃煙,飛散的煙灰落滿了老人的身上,日子久了,就呈現出煙熏火灼的膚色。他灰白的鬢發散亂著,反襯出黝(yǒu)黑的手指,引人注目。賣炭得來的錢是用來干什么的呢?全家穿衣、吃飯都指望著它啊! 老人穿的衣裳又破又薄,根本抵擋不住冬日凜冽的寒風;可是因為擔心天氣轉暖,木炭賣不出好價錢,可憐的老人卻情愿天氣冷一些,再冷一些!
終于,一夜的鵝毛大雪使城里城外積雪盈尺。抱著滿懷的希望,天剛蒙蒙亮,老人便駕著滿載木炭的牛車,在冰雪上輾出車轍,匆匆地趕往長安城。經過長途跋涉,日頭已高,拉車的老牛、駕車的老翁都已疲憊不堪,便隨意歇息在南門外集市的泥濘中。忽然,一陣“嘚嘚”的馬蹄聲傳來,商販們慌慌張張地四散奔逃,熱鬧的集市頓時一片混亂。“那兩個得意洋洋、騎著高頭大馬的家伙是誰啊?”老人正在疑惑地想著,只見馬背上穿著黃衣的太監帶著穿著白衫的隨從們,已耀武揚威地拿著文書,來到了老人的面前。他們口中宣稱著“這是皇帝的命令”,一面厲聲吆喝著老牛,命令老人將炭車趕往北邊的皇宮中去。滿載的一車炭,估摸有一千多斤吧?太監們驅趕著牛車毫不可惜。老人實在心疼,卻不敢不照辦。最后,半匹薄紅紗,一丈粗綾羅,不值多少銅錢,被系在牛角上,充當“收購”那車炭的價錢。今年的衣食怎么辦啊?老人絕望地躑躅(zhízhú)在寒冷的街市上……
上一篇:《宋·歐陽修·賣油翁》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清·林嗣環·口技》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