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課文導讀
辛棄疾 (1140—1207), 字幼安, 號稼軒, 歷城 (今山東濟南) 人, 南宋詞人。 21歲參加抗金義軍, 不久即歸南宋, 一生堅決主張抗金, 但屢遭主和派的打擊, 所提抗金的建議, 均未被采納。 其詞多抒寫了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 傾訴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藝術風格多樣, 以豪放為主, 文學史上與蘇軾并稱 “蘇辛”。
這首詞寫于淳熙十五年 (1188) 左右, 辛棄疾退居江西上饒之時。 全詞共10句,無論是上片對軍旅生活的描述, 還是下片描寫戰斗場面, 作者流露了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 建立功業的愿望, 也有一種壯志未酬的抑郁、 憤慨。
課文注譯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2)連營(3)。八百里分麾下炙(4),五十弦翻塞外聲(5)。沙場(6)秋點兵。
馬作的盧(7)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8)君王天下事(9),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1) 選自 《稼軒詞編年箋注》。 破陣子, 詞牌名。 陳同甫, 名亮, 南宋婺州永康 (今屬浙江) 人, 同辛棄疾是好朋友。 賦, 寫作。 壯詞, 雄壯的詞。 (2) 〔吹角〕 軍隊中吹號角的聲音。 古時候吹牛角以發號令。 (3) 〔連營〕 扎在一起的眾多軍營。 (4) 〔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 指牛。 據 《世說新語·汰侈》 載: 晉王愷有良牛,名 “八百里”。 后世詩詞多以 “八百里” 指牛。 麾下, 軍旗下面, 指軍營里。 炙, 切碎的熟肉。 (5) 〔五十弦翻塞外聲〕 五十弦, 原指瑟, 這里泛指各種樂器。 翻, 奏。 塞外聲, 指悲壯粗獷的戰歌。 (6) 〔沙場〕 戰場。 (7) 〔的盧〕 良馬名。 據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載, 劉備在荊州遇險, 他所騎的的盧馬 “一躍三丈” 馱他脫險。(8) 〔了卻〕 了結, 把事情做完。 (9) 〔天下事〕 這里指收復北方的國家大事。
問題與探究
1. 課文中的五首詞分別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 從蘇軾和辛棄疾筆下, 我們能領略一種愛國主義的雄厚之氣 , 請你談談對當代愛國主義的理解。
文章鏈接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 憑欄處、 瀟瀟雨歇(2)。 抬望眼、 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 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3), 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 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4)。
注釋:
(1) 〔怒發沖冠〕 形容異常憤怒。 (2) 〔憑欄處、 瀟瀟雨歇 〕 憑欄處 , 倚著欄桿 。 瀟瀟 , 風雨急驟的樣子。 歇, 停止。 (3) 〔靖康恥〕 靖康元年 (1126) ,金兵攻陷汴京, 次年擄徽、 欽二宗, 故云“靖康恥”。 (4) 〔朝天闕〕 拜見皇帝。 天闕, 指帝王居所。
譯文:
懷著悲憤不已的心情, 倚著欄桿, 暴風急雨何時停。 抬眼四望, 仰天大叫, 心潮澎湃。 自己戰斗生涯幾十載, 輾轉千萬里。 不能讓時光流逝, 徒留悲傷。
亡國恨還未雪。 臣子之恨怎能消? 我定要報仇雪恥, 徹底殲滅侵略者。 壯士們笑談餓的時候吃匈奴肉, 渴的時候喝匈奴血。 等我得勝歸來, 再拜見皇帝。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反復朗誦并背誦課文的五首詞, 回答下列問題。
1. 你是怎樣理解 《望江南》 中 “斜暉脈脈水悠悠” 一句的意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漁家傲》 中 “塞下秋來風景異” 的 “異” 字如何體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江城子·密州出獵》 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武陵春》 中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辛棄疾是宋代 “豪放派” 的代表人物, 請結合 《破陣子》 談談辛棄疾的詞的風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整理寫邊塞風光的詩詞并制成卡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愁” 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內容, 如溫庭筠的 “腸斷白 洲”, 李清照的 “載不動許多愁”, 辛棄疾的 “江晚正愁予”。 請你再找一些與 “愁” 有關的句子, 進行摘抄, 分析一下這些 “愁” 字的異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武陵春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公輸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