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這詩是入隋后作品,當是作于晚年歸鄉途中。揚州,指金陵,陳朝及隋初揚州府治均在金陵,那里有江總的宅第(所謂“江令宅”)。微山,一作薇山,最早選錄此詩的《初學記》以及《太平御覽》作微山,從之。微山在今山東滕縣南,為南北交通常經之地。“行微山亭”,即行走到微山的驛亭。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南云”,南去的云;“北雁”,從北方飛來的雁。這兩句皆寫南歸。前一句寫心情,顯得非常急切,可以說是“超前”運動,人未歸心已隨云彩飛向故鄉了,真可用杜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句詩來形容。后一句寫行動,一也是表明快,二點明節令,清秋時節,三從“來”的口吻里似可體味出作者的欣慰:自己的歸鄉也如同雁南飛一樣合乎自然。下兩句是想象:“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這想得自然,菊花在秋季開放,而重陽賞菊又是向來的習俗。這樣想當然是表現他對故園的思念:“籬下菊”也許是他手栽,重九賞菊當是往日家居時的常事,自會引起美好的回憶;“幾花開”,又見出他的關切、急切,要早一點到家欣賞,“莫待無花空折枝”啊。想到籬下菊,恐怕還會想起陶淵明于九月九日徜徉于宅邊菊叢、摘菊候酒的故事(見《續晉陽秋》及蕭統《陶淵明傳》)以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會更加增強他對未來退職閑居生活的憧憬。唐代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在語意上似與這兩句有相因之處。
這首小詩語言簡潔而富有啟發性,四句兩層一實一虛,見出變化。這是短詩應當具備的藝術技巧。這首詩的平仄粘對也完全合乎近體格式,它已是一首標準的五言絕句了。
上一篇:《于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謝靈運》原文|賞析
下一篇:《云居寺高頂·王褒》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