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牧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注釋]
承露絲囊:可能指當時人借赤松子的“承露囊”。紫苔:苔蘚的一種,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金鋪:大門上的一種裝飾物,常常做成獸頭或龍頭的形狀,用以銜門環,用銅或鍍金做成。
[鑒賞導示]
勤政樓是唐玄宗用于處理朝政、舉行國家重大典禮的地方,建于開元八年(720),位于長安城興慶宮西南角。然而事過境遷,當年一年一度的佳節——千秋節(八月五日)的熱鬧景象已一去不復返了。詩人有感于此,寫下了這首懷古之詩。
[鑒賞]
這首詩借助勤政樓這座古建筑的吟詠,抒發了昔勝今衰的感慨。
在寫作上,這首詩有三個特點:
一是因小見大,以少總多。
本詩感慨的是一個多世紀的社會變遷,其間的人和事,可謂罄竹難書。詩人只選擇了最為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勤政殿作為歷史盛衰的見證。寫其過去,詩人只選用了一件與它有關的故事,即“千秋佳節”。“千秋節”的繁榮熱鬧,反映了過去國泰民安的景象。所以,首聯二句借其懷舊。寫其現在,作者只選用了樓前生長的一種苔蘚——紫苔,以此見意,又從此說開去,用它的滋長反襯唐朝的衰落,小中見大,詞淺意深,令人回味。
二是對比強烈,反差突出。詩人以昔盛今衰立意,本身就是強度很大的對比。為了表現這一主題,全詩有意加大了反差度。首二句,在對偶句中,著一“空”字包含否定意味,又用“世已無”三字對象征國泰民安的活動徹底否定。從而使昔日之盛蕩然無存。后兩句詩人用夸張手法,描繪象征衰敗的“紫苔”蔓及“金鋪”。前后兩聯,對照鮮明,給人印象深刻。
三是明賦暗喻,妥帖生動。從整篇看,全詩都用賦法,但是,無論敘事還是寫景,都暗含喻托之意,比喻十分自然、形象、恰當。
[鑒賞要點]
[1]名句:“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2]以小見大,形象鮮明。[3]對比強烈。[4]明賦暗比,妥帖生動。
上一篇:《[宋]歐陽修·踏莎行》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孟浩然·過故人莊》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