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李希圣
芙蓉別殿鎖瀛臺,落葉鳴蟬盡日哀。
寶帳尚留瓊島藥,金釭空照玉階苔。
神山已遣青鸞去,瀚海仍聞白雁來。
莫問禁垣芳草地,篋中秋扇已成灰。
本詩作于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秋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以后,時光緒帝為慈禧太后挾持出奔西安。詩人有感于光緒、珍妃之悲劇而賦此。
首聯(lián)“芙蓉別殿”,典出杜甫《曲江對雨》:“芙蓉別殿漫焚香”,用意亦與杜詩相通:杜句傷唐玄宗亂后回京,寂居南內(nèi),徒有太上皇之尊;李句悲光緒帝戊戌政變后,幽囚瀛臺,空保國君之名。“鎖”字下得恰到好處。“落葉”句既是寫實(shí)又是用典。按《拾遺記》云:“漢武帝思李夫人,不可復(fù)得,因賦《落葉哀蟬曲》。”詩人此處既寫西苑一片凄涼,落葉鳴蟬都在為清帝悲哀,又寫光緒帝思念珍妃,用筆頗為曲折。
頷聯(lián)二句是詩人懸想之辭:人已離去,寶帳中還留有清帝未服的瓊島帶來之藥;燈焰未滅,金釭徒然映照著玉階上因人跡鮮至滋生的層層青苔。“瓊島藥”含意深微。光緒帝往來瓊?cè)A島,必在囚于瀛臺之前,“瓊島藥”便透露出他早因操勞國事而健康受損。又仙界之物,每冠以瓊字,瓊島藥也可解作仙島藥,詩人蓋深望光緒帝服良藥而病體得痊,有機(jī)會東山再起。“玉階”一詞,也是隱含典故,乃借古樂府相和歌楚調(diào)曲《玉階怨》宮怨古意,暗悼珍妃,并引出下文。二句一明寫光緒,一暗寫珍妃,章法嚴(yán)謹(jǐn)而靈活。
頸聯(lián)中,起句從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變化而出。“青鸞”即青鳥,神話鳥名,借指珍妃,以青鳥回歸神山喻珍妃之死。珍妃是慈禧太后倉皇離京前命人推墮井中溺殺,“遣”字表明青鳥之去實(shí)非己意,系詩人不便明為指斥而以曲筆痛惜珍妃慘遭毒手。對句“白雁”音諧伯顏,南宋末民謠有“江南破破,白雁來過”之語,后來元統(tǒng)帥伯顏果麾軍南犯滅宋,人以為讖。此即以“白雁來”喻指帝國主義列強(qiáng)組成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二句一寫不該去的去了,一寫不該來的來了,事成對比,益見悲憤之情。
尾聯(lián)二句,詩人嘆息道:不要問禁苑春草何時重生,也不知光緒帝何時回到京城,只是那時珍妃早已香消玉殞。“芳草”典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系暗典。“秋扇”典出班婕好《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系明典。須注意“秋扇”之典本指嬪妃失寵,在此“篋中秋扇”則喻指慈禧太后迫害光緒帝,禁絕珍妃與之相見。“已成灰”謂生離遂成死別,一結(jié)至為沉痛。
李希圣是晚清“西昆派”詩人,喜“以玉溪生自許”(陳衍《近代詩鈔》語),其詩不似宋初楊億、劉筠輩以挦撦為工,頗能得李商隱之神髓。本詩屬辭哀艷,寄懷綿邈,用典渾成妥帖,屬對工致精妙,實(shí)為佳構(gòu)。
上一篇:西湖雜詩(十七首選五)·沈曾植
下一篇:湘君·李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