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釋]
音書:猶言音訊。復:又。歷:經歷。怯:懼怕。這里以 “怯” 字寫出詩人漸近故鄉時的真切而生動的矛盾心理。
[鑒賞導示]
宋之問,初唐詩人。在詩歌創作上,與沈佺期齊名,號稱“沈宋”。他的詩講究聲律,對仗工整,詞藻華美,在唐代近體詩的發展史上起過一定作用。這首詩是詩人被貶瀧州之后所作。雖則這次貶斥對詩人而言極不光彩(因媚附武后男寵張易之遭貶),但詩人抒寫的這種特殊心理狀態,卻有極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往往能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鑒賞]
這是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時寫的一首詩。
前兩句追敘貶居嶺南的情況。貶斥蠻荒,本夠悲苦了,何況又與家人音訊隔絕,更何況又是在此境地里經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詩人將空間的懸隔、音書的斷絕、時間的久遠這三層意思,依次層遞,逐步加以展示,這就強化和加深了貶居蠻荒期間孤孑、苦悶之情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皵唷弊帧皬汀弊?,似不著力,卻很見深意。作者困居貶所時那種與世隔絕的處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歷歷可見,鮮明可觸。這兩句平平敘起,從容承接,沒有什么驚人之筆。其實,它在全篇中的作用很重要。有了這個背景,下兩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下兩句表面看有違常情,但在這里卻是合情合理的,作者貶居嶺外,一面是思念家人,另一方面也擔心家人因自己而遭不幸,表現了作者的擔心。正是這種不合理才真切地表現了詩人強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這種抒寫,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鑒賞要點]
[1]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2]形象鮮明,具有層次感。[3]寫景抒情結合。[4]狀寫矛盾心理真切、傳神。
上一篇:《[唐]杜 牧·清明》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李 白·渡荊門送別》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