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豪邁不減稼軒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菊坡(崔與之號)雖不以詞名,然此詞豪邁,何減稼軒! (麥孺博 《藝蘅館詞選》丙卷引)
【詞例】
水調歌頭
崔與之
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老來勛業未就,妨卻一身閑。蒲澗清泉白石,梅嶺綠陰青子,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
【解析】辛棄疾是宋代詞壇巨匠,繼蘇軾開豪放詞風之后,他的雄壯豪邁之聲回蕩詞壇。南宋劉克莊《辛稼軒集序》 中稱他的詞:“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元好問也說“東坡以后便到辛稼軒”(《遺山樂府序》)。辛棄疾的文學成就和風格與歷史時代密切聯系。南宋時國土大片淪陷,人民掙扎于苦難之中,辛棄疾親自投入抗金斗爭,他有解救淪陷區同胞的事業心和正義感,從而激起對南宋偏安小朝廷和投降派的鄙夷和不滿。他的詞表達了對國家人民的憂慮,對偏安局面的憤慨,對恢復大業的滿腔激奮。如“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用夢境來表現親身戰斗的往事和抗金理想。他向往“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他時刻不忘國土殘破“四十三年,忘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正是這樣反映時代特征的內容和詞人獨具個性風采的藝術表現,使他形成了自己豪邁奔放的風格,取得輝煌的藝術成就,在詞壇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評論崔與之的這首詞具有辛棄疾詞一樣的豪邁的格調,主要原因就是崔與之與辛棄疾有同樣的經歷和情感,因而他也唱出了具有時代精神的強音。
崔與之是南宋名臣,廣州人。寧宗嘉定十二年至十五年 (1219——1222) 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撫使時,他登臨劍閣,北望淪陷的中原,不禁感慨浩嘆。這首詞上片寫決心抗敵守邊報國,下片寫人老而功業未就的感慨。這首詞刻畫了沉雄抑郁而豪邁奔放的情感形象。“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這雄偉壯勁之句宛如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那樣劈空而來的氣勢。詞人身率重兵戍守兵家必爭之地,居高臨下,威風凜凜。此時詞人極目騁懷,望到亂山無際,而“直北是長安”,今已淪于金人之手,身為朝廷重臣怎能忘卻這國土殘破之恥,一種強制抑遏的激情在騰涌著,此二句與辛棄疾“西北是長安,可憐無數山”(《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有著同樣激越的聲情。“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詞人最不能忘懷的是中原戰亂人民生靈涂炭,這怎不引起他的同情正義之感和滿腔的憤怒。“天道久應還”,這如同辛棄疾“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的千鈞壯語一樣,表達了詞人堅定的信念,掃盡敵寇、收復失地,是詞人的壯志與渴盼。他想到自己的重任,要獻出自己的炯炯丹心,留守屯札這里抗御金兵。他入夜難眠,“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他在感慨思嘆,金朝在蹂躪北方并時刻威脅南方,山河破碎,而朝廷卻偏安積弱,坐銷歲月,這怎能不使他長夜不寐百感交集。“老來勛業未就”,這勛業是指恢復大業啊,如同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破陣子》)一樣,那壯志難酬的感嘆激動人心! 為此詞人只有“妨卻一身閑”,老當益壯,白首不歇,為國戍守重地。然而他是多么思念家鄉,家鄉白云山的蒲澗、清泉、白石,梅嶺上濃郁梅林、青青梅子,仿佛都在責怪他忘了老歸家鄉的盟約。只有在無戰事之夜,才能夢魂回到家山! 這思鄉之情低回深長,與報國的壯志豪情交織在一起,余音回蕩不已。可見,是詞人親見的景物、親歷的環境觸動了他那蓄積已久的情懷,于是真實地把它抒發出來。詞因而刻畫了沉雄抑郁而又豪邁奔放的情感形象。況周頤 《蕙風詞話》 中說:“ ‘真’ 字就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崔與之的這首詞正是情真意切盡抒壯志豪情,“豪邁不減稼軒”的原因庶幾于此。
“詩言志”,詩歌要通過抒發作者的主觀情感來反映現實生活,所以真摯、強烈、深刻地抒情是詩歌的本質和生命。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 中指出 “有一類的情感,是要忽然奔迸一瀉無余的”,他說 “凡這一類都是情感突變,一燒燒到 ‘白熱度’,便一毫不隱瞞,一毫不修飾。照那情感的原樣子,迸裂到字句上”。這里所說的奔迸的表達情感是豪邁風格的主要特征。崔與之的這首詞正是這樣表達了他以恢復大業為己任、決心拯人民于水火、老當益壯報效國家的真實情感的,因而激動人心,引起共鳴。
作為鎮邊主帥北宋范仲淹寫了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表達了久戍邊塞的沉抑的思鄉之情,雖然內中含露著壯邁聲情,但調子有些蒼涼。與之身份相似的崔與之的亦屬相似性質的這首詞卻是雄奇豪邁,思鄉之情也沉郁低回,全無蒼涼之氣,而多悲壯之感。這正是詞人的滿腔恢復大業的激情所使然,豪邁之氣概正來自壯志豪情。在宋代抗戰文學中,崔與之的這首詞與岳飛、辛棄疾、文天祥的抗戰之歌一樣,無疑是彌足珍貴的。
上一篇:風格類·意象壯闊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橫放杰出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