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述堯【小傳】
【小傳】
姚述堯(生卒年不詳),字進道,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清乾隆《杭州府志》卷六十七)。孝宗乾道四年(1168),知樂清縣(清光緒《樂清縣志》卷七)。乾道九年,權發遣處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六八)。淳熙九年(1182),于知鄂州任放罷(同上書職官七二之三六)。十五年,被命知信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宮。堯述與張九成友善,以篤于內行著。以道學家而工詞。詞集名《簫臺公余詞》,樂清有簫臺峰,因以名詞集。
【著述】
趙信《南宋雜事詩》卷七:青燈如豆夜書開,蒸餅嘗教市得來。著就《公余詞》一卷,落花縈草憶簫臺。
陸心源《簫臺公余詞跋》(《彊村叢書》本《簫臺公余詞》):《簫臺公余詞》一卷,錢塘姚述堯著,《宋史·藝文志》著于錄。案述堯字進道,華亭人。以錢塘籍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乾道四年知溫州樂清縣,縣有簫臺峰,其詞皆官樂清時所作,故以為名。進道在太學日,每夜必市兩蒸餅,明日輒以飼齋仆。同舍怪而問之,進道曰:“某來時,老母戒以夜饑無所得食,宜以蒸餅為備。某雖未饑,不敢忘老母之教也。”其篤於內行如此。生平與張橫浦、葉先覺、姚先交云云。姚進道貌岸然也。其事跡僅見於《咸淳臨安志》。 《張橫浦集》、弘治《溫州府志》、《北窗炙輠》錄進道與橫浦同調,而其詞清麗芊綿,絕無語錄氣,亦南宋道學家所罕見也。是本流傳極罕,《四庫》及《揅經室外集》皆未著錄。余從仁和勞氏得抄本。丁君松生將有宋、元、明杭彥詞集之刻,移書借錄,并屬考訂仕履,因識其顛未于后。光緒紀元之十二年冬十二月,歸安陸心源識。
沈曾植《菌閣瑣談》:盧召弓《〈宋史·藝文志)補》三卷,次《中興絕妙詞》后,注云:“姚述堯《簫臺公余詞》、倪稱《雪川詞》、丘崈《文定詞》各一卷,此不知何人所集,亦《樂府雅詞》之意。”宋人所稱雅詞,亦有二義。此典雅詞,意取大雅。
【總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姚進道《簫臺公余詞·浣溪沙·青田趙宰席間作》云:“醉眼斜拖春水綠,黛眉低拂遠山濃。此情都在酒杯中。”《鷓鴣天》:“縣有花名日日紅。”《高仲堅席間作》云:“夜深莫放西風入,頻遣司花護錦裀。”《瑞鷓鴣·賞海棠》云:“一抹霞紅勻醉臉,惱人情處不須香。”《如夢令·水仙用雪堂韻》云:“鉤月襯凌波,仿佛湘江煙路。”《行香子·抹利花》云:“香風輕度,翠葉柔枝。與玉郎摘,美人戴、總相宜。”《好事近·重午前三日》云:“梅子欲黃時,霖雨晚來初歇。誰在綠窗深處,把彩絲雙結。淺斟低唱笑相偎,映一團香雪。笑指墻頭榴花,倩玉郎輕折。”進道名述堯,錢塘人。南宋理學家張子韶詩云:“環顧天下間,四海唯三友。”三友者,施彥執、姚進道、葉先覺,其見重于時如此。顧亦能為綺語、情語。可知《蘭畹》、《金荃》,何損于言坊行表也。
上一篇:姚寬《踏莎行·秋思》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姚述堯《水調歌頭·中秋》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