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 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注釋]
荊門:山名,在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楚國:今湖北省一帶地區,秦以前屬楚國。大荒: 遼闊無邊的原野。這兩句說,群山隨著平原郊野的伸展而消失了,江水出峽后在遼闊的原野上奔流著。月下:月落。飛天鏡:像飛過天空的鏡子。結海樓:結成海市蜃樓。這里用來形容江上云彩升起后的變化狀態。憐:愛。故鄉水:作者從小生活在蜀地,而江水自蜀地流出,所以稱江水為“故鄉水”。
[鑒賞導示]
這首詩是開元十四年(726),李白由三峽出蜀,沿江東下時途中的作品。全詩以雄奇飄逸的筆觸,描繪開闊瑰麗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年少遠游、倜儻不群的心情。
[鑒賞]
這是一首描繪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李白二十歲以前一直在四川,這首詩是他剛剛出蜀東下,遠渡荊門所作。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了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友的離情別緒。當時,年輕的詩人懷著“伏劍去國,辭官遠游”的壯志,展望前程,自不免心情激動。祖國的壯麗山河,更增添了生活的光彩。全詩一氣直下,如大江奔流,格調輕快,意境高遠,想象瑰麗。首聯交代本次壯游的地點及目的,為下文蓄勢,引出下面幾句。中間兩聯,先寫山勢與流水,而后又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此兩聯,尤以頷聯為最,氣象博大,氣勢飛騰。“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形象地描繪了船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壯麗多彩的景色,反映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月下”、“云生”二語奇妙,歷來被視為不朽佳句。結句緣江而生發遐想,在“故鄉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大好前程的憧憬。這種奇想,言盡意遠,韻致清揚。
[鑒賞要點]
[1]名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2]風格豪放,意境高遠。[3]意象鮮明,寫景層次井然。[4]善于運用想象的方法描寫景物。
上一篇:《[唐]宋之問·渡江漢》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 甫·漫成一首》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