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閨中:閨中人,指妻。憶長安:想念在長安的父親。虛幌: 輕薄透明的帷幕。
[鑒賞導示]
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祿山攻破潼關,玄宗入蜀,七月,肅宗李亨即位于靈武。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鄜州,只身前往投奔,途中為叛軍所俘,擄到長安。由于杜甫當時位卑名微,沒有被拘禁,這首詩就是這年八月在長安所作。
[鑒賞]
天寶十五年(756)八月,杜甫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他啟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后的長安; 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
題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但詩人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所以起筆不凡,直寫到“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這里一筆兩寫,既寫自己獨自看月,又道出妻子由于小兒女“未解憶”的獨看之景,使“獨”更進一層。
從整篇來看,一、二兩聯(lián),“憐”、“憶”二字,不僅暗含著對往日生活的追憶,而且飽蘸著詩人特有的辛酸、憂慮與驚恐,含意深長,耐人尋味,發(fā)人肺腑。三、四兩聯(lián),先以想象再現(xiàn)妻子的形象,再以希望之語作結(jié),意在言外,發(fā)人深思。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情,直抒思念妻子之情,字里行間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在構(gòu)思上巧妙獨特,從對方著筆,使感情表達更深沉、更感人。全詩緊扣詩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將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俱蘊其中,詞旨婉切,章法緊密,為五律詩的典范之作。
[鑒賞要點]
[1]名句:“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2]意象鮮明。[3]借月抒懷。[4]從側(cè)面描寫來抒情,很有新意。
上一篇:《[唐]韓 愈·春雪》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 甫·望岳》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