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賣花聲·懷古
[元]張可久
(之一)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之二)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注釋]
西晉富豪石崇在洛陽建金谷園以行樂。本句中的“將軍”,指東漢名將班超。班超在西域邊塞戍守三十余載,年老思歸,上疏稱:“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
[鑒賞導示]
張可久(約1270—1348),字小山,元代后期著名的散曲作家。留存作品數量為元人之冠。其作品題材范圍較廣。表現方法上,比較注重格律形式的工整,多采詩詞句法入曲,風格清麗典雅有蘊藉。所選兩首小令,現實性頗強。
[比較鑒賞]
這兩首元曲,題目相同,都是《懷古》;寫法亦相同,都不是登臨即景之作,而是讀書有感,借史事抒情;寫作目的亦相同,都是表現“讀書人”傳統的憂患意識,從而達到政治諷喻的目的。但在內容上,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首重在揭露和否定歷代統治者奢侈淫逸的享樂生活。前三句自西而東點到了三處古跡,事關三個歷史人物:“阿房”句是說當年秦始皇曾經在華麗的阿房宮里觀賞歌舞,盡情享樂;“金谷”句是說西晉官僚豪富石崇在金谷園里曾建起很多裝飾豪華的亭臺樓閣,供其享用;“隋堤”句是說當年隋煬帝曾經率領龐大的游樂隊伍沿著他勞民傷財開鑿的運河南下,隋堤上的古柳想必纜過他出游時的龍舟。這三句看似對史實都只作輕描淡寫,其實隱含諷刺。后三句化用李煜詞《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李煜不過是哀個人之不幸,作者“不堪回首”的卻是統治者的罪惡往事。
第二首著眼于寫戰爭。前三句自東而西依次點出古代戰爭史上三處勝地,事關三位世所公認的英雄人物:“美人”句是典故活用,將霸王別姬和自刎烏江迭印在一起;“戰火”句是說周瑜曾率孫權、劉備聯軍,擊敗曹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將軍”句寫班超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名聲遠播。但戍守邊塞三十余年,卻思歸無望。后三句不難令人想到張養浩的《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盡管戰爭性質不同,但都是人民用血、用火、用淚寫成的,不可避免地給人民帶來巨大的苦難。作者憂之憤之都無語可言,只能是“讀書人一聲長嘆”。總之,這首元曲揭露批判的鋒芒依然指向了歷代的統治者。
[鑒賞要點]
[1]名句:“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2]借史抒情的手法。[3]活用典故。
上一篇:《江上漁者》與《富貴曲》比較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與陸游《卜算子·詠梅》比較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