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從容帷幄
【出典】 《新唐書》卷一三九《房琯傳贊》:“唐名儒多言琯德器,有王佐材,而史載其事,亦少貶矣。一舉喪師,訖不復振。原琯以忠誼自奮,片言悟主而取宰相,必有以過人者,用違所長,遂無成功。然盛名之下,為難居矣。夫名盛則責望備,實不副則訾咎深。使琯遭時承平,從容帷幄,不失為名宰。而倉卒濟難,事敗隙生,陷于浮虛比周之罪,名之為累也,戒哉!”
【釋義】 房琯于唐玄宗朝任宰相,受命持節招討西京、防御蒲潼兩關兵馬節度等使,統軍平叛,失利。《新唐書》評論他,有“遭時承平,從容帷幄,不失為名宰”語。宋人用為典實。
【例句】 ①聞道璽書頻下.看沙堤歸去,帷幄且從容。(張孝祥《水調歌頭·凱歌上劉恭父》1687)這里化用《新唐書》語,表示預期劉珙(字恭父)將被擢升中樞要職,參與決策。②從容帷幄去,整頓乾坤了。(辛棄疾《千秋歲·為金陵史致道留守壽》1883)這里用《新唐書》語,表示預期史正志(字志道)將擢居中樞要職,參與謀劃恢復大業。
上一篇:典故《從吾好》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從我者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