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念奴嬌》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見梅驚笑,問經年何處,收香藏白。似語如愁,卻問我、何苦紅塵久客。觀里栽桃,仙家種杏,到處成疏隔。千林無伴,澹然獨傲霜雪。且與管領春回,孤標爭肯接,雄蜂雌蝶。豈是無情,知受了、多少凄涼風月。寄驛人遙,和羹心在,忍使芳塵歇。東風寂寞,可憐誰為攀折。
【編年】
此詞收錄于曾慥《樂府雅詞》,曾書編成于紹興十六年(1146)正月,則此詞當作于其前。鄧子勉校注《樵歌》謂“疑當作于宋高宗紹興四年甲寅(1134),在江西”。
【匯評】
吳從先《草堂詩余雋》:上言潔白分芳,有凌霜傲雪之節;下言調和風味,在凄風涼月之懷。
又:以栽桃種杏形出觀梅。
又:驛史未遙,調羹誰撫,種種寓意。
又:問紅塵久客,無人攀折,俱是托言,君子獨立之操,不為小人所混仝意。
李廷機《草堂詩余評林》:此段言梅之芳姿不得多,何以喻賢人君子獨處。
又:豈與小人同伴意。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梅梅問,筆意云垂海立。
又:淡然獨往,不與蜂蝶為伍,君子哉。(按潘游龍《古今詩余醉》卷十三評語略同,“□”作“驚”)
黃蘇《蓼園詞選》:希真急流勇退,人品自爾清高。觀“受了多少凄涼風月”句,或有不能見用,不得已而托于求退者乎。且讀至“和羹心在”,可以知其志矣。希真作梅詞最多,以其性之所近也。此作尤奇矯無匹,起處作問答語,便自超雋異常,次闋此處亦自高雅,“豈是無情”一折,意更周密,結語黯然。
趙世杰《古今女史》:比喻亦妙(誤以此詞為朱秋娘詞,后同)。
【附錄】
朱熹《念奴嬌·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應笑俗李麤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上一篇:朱敦儒《卜算子》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朱敦儒《卜算子》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