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五蠹(節選)》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韓非子》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故饑歲之春,幼弟(11)不餉(12);穰(13)歲之秋,疏客(14)必食(15)。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心異也。是以古之易財(16),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重爭士橐(17),非下也,權重也。故圣人議多少、論薄厚為之政。故薄罰不為慈,誅嚴(18)不為戾(19),稱(20)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備(21)適于事。
【注釋】山居:在山上居住。
谷汲:到山谷里取水。
膢(lóu):楚俗二月祭祀飲食之神的節日。
臘:十二月祭祀百神的節日。
遺:贈送。
澤居:在低洼水澤地區居住。
苦水:苦于水澇。
買庸:雇用傭工。庸,同“傭”。
決竇:開通水道。竇,通“瀆”,水溝。
饑歲:荒年。
(11)幼弟:小弟。
(12)餉:供給食物,用食物款待。
(13)穰(ráng)歲:豐年。
(14)疏客:關系疏遠的過路人。
(15)食(sì):用作動詞,給……吃。
(16)易財:看輕財物。
(17)士橐:即仕托,指做官或投靠諸侯、卿大夫。士,通“仕”,指當官。橐,通“托”,指依附諸侯或卿大夫。
(18)誅嚴:責罰嚴厲。
(19)戾(lì):暴虐。
(20)稱(chèn):適應。
(21)備:政治措施。
【譯文】在山上居住卻要下到溪谷打水的人,在節日都把水作禮物相互贈送;在沼澤低洼地區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卻要雇工開挖渠道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自己的小弟弟來了也不供飯;豐年秋收時,關系疏遠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飯。這不是疏遠骨肉兄弟而愛護過路客人,而是由于糧食多少的實際情況不相同。因此古人輕視財物,不是什么仁愛,只是因為財物多;現在人們的爭奪,也不是小氣,只因財物太少。古人輕易辭掉天子,不是品德高尚,是因為權勢微薄;今人看重并爭取做官和依附權勢,不是品格卑下,是因為權勢太重。所以圣人要研究財物多少、考慮權勢大小來制定他的政策。所以說古代刑罰輕不算仁慈,現在責罰嚴也不算殘暴,要適應社會習俗而行事。因此情況隨著不同時代而發展,政策措施也要適應不斷發展的情況。
上一篇:《論語·秀氏將伐顓臾》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清·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