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尤利西斯》是西方現代派小說新紀元的里程碑。愛爾蘭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運用意識流、內心獨白等藝術手法,真實地再現了20世紀初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特有的風情聲色。精神上遭受愛子夭折痛苦的布盧姆和尋找“精神上的父親”的年輕教員斯蒂芬相遇,使斯蒂芬找到了“父親”,布盧姆找到了“兒子”。布盧姆的妻子莫莉,是個情欲旺盛的蕩婦,她看到斯蒂芬加入自己的家庭生活,隱隱感到對一個青年男子動物本能的性欲沖動。斯蒂芬追求人的“精神生活”,莫莉信奉肉欲主義的“動物本能”,作品中布盧姆的形象使人的“兩極”得到了統一。作品只描繪了1904年6月16日早8點到次日凌晨兩點18個小時內,3個主要人物的行為言語、意識流動,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由于一些人對《尤利西斯》嚴肅地正視現實的藝術風格不能接受等原因,使該書在1922年正式出版之前就成了禁書。直到1933年底,由于許多知名文化人士的反對和出版界的強烈要求,各國才相繼開禁。但由于該書文體多變、結構復雜、典故繁多,使讀者和評論界主要有3種仁智之見:空虛論、毒物論、積極論。隨著意識流等藝術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積極論已被大多數讀者和評論家所認同。該書取名《尤利西斯》是因為喬伊斯欣賞荷馬史詩《奧德修紀》中的古希臘英雄尤利西斯(又名奧德賽)。作者給該書取名《尤利西斯》還表明,本書是記錄現代人的史詩。
《尤利西斯》全書分三部分共18章,每一章描寫一個場景,每一章都有特定的象征與技巧,每一章都與《奧德修紀》中的一段故事相對應,使古代傳說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盡管在喬伊斯之前,已有個別作家運用過意識流,但西方文藝界的輿論仍認為,意識流之所以成為一種重要的創作方法,完全要歸功于喬伊斯的發展和運用。《尤利西斯》被全世界公認為是意識流派小說的曠世之作。
上一篇:《爾雅》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