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
【注釋】
(1)這首絕句寫于唐亡后不久的梁開平四年(910),詩人時年六十七歲。題中的沙縣 (今福建省沙縣)、尤溪縣(今福省建尤溪縣),均在閩江支流尤溪中下游,處于福建中部。 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值:逢。泉州軍:泉州藩鎮的軍隊。
(2)潺湲:水流舒緩。
(3)盡無雞犬:到處不見一只雞犬。有鳴鴉:偶而聽到幾聲烏鴉的啼叫聲。
(4)落:村落,村莊。寒食:清明節前兩天為寒食節,這天禁止白天燒火、晚上點燈。
(5)人煙:此處指居民。
【賞析心得】
這首寫景詩,是唐朝滅亡不久,作者避難閩中(今福建省中部地區)所寫。作 者系已過花甲的老人,生當唐室末造,素有匡復之志,為唐朝最后一個皇帝昭宗所 倚重,欲任為宰相。但當時朝廷被降唐之黃巢部將朱溫(皇帝賜名為朱全忠)所控 制,有志不得伸,終被朱貶逐出朝。他輾轉南下,于昭宗天佑三年(906)到達福州, 投靠威武節度使王審知。次年朱溫篡唐,建立梁王朝,王受封號為閩王。韓又流寓 沙縣尤溪,最后定居泉州南安縣。韓偓親眼目睹大唐滅亡,內心悲冷,無以言狀。 如今,看見唐亡后,藩鎮軍隊擾民罪惡,更是悲中添憤,寫下此首絕句,予以揭露, 稍減心頭之恨。
“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作者沿著閩江支流尤溪,從沙縣至尤 溪縣,所經村落皆空、荒蕪凄涼。他悲憤地指出這是泉州藩鎮之軍搶掠過后所造成 的惡果。作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他的妙超之筆,將泉州藩鎮軍隊的擾民罪惡繪聲 繪色地描寫出來。農村景象中,河水照樣緩緩地流淌,太陽東升西落,夕陽照舊斜照。 然而,與之相比的是,所到之處,不見一只雞和犬,只是偶而聽見一兩聲烏鴉的啼 叫聲,藩鎮戰亂,將農村洗劫一空,呈現的是滿目荒涼。“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 人煙空見花”。作者走過千萬村莊,每個地方都像寒食節那樣冷冷清清,白天不見 炊煙,夜晚不見燈火,路上、村里看不見一個人影,看見的只是自開自落的山花。
作者充分運用對比手法,首兩句用“水自”“日自”兩“自”字描繪廣大農村“盡 無”雞犬、“有”鳴鴉的極目荒涼;末兩句以“不見”人煙與“空見”花的對比, 又加重戰后農村荒蕪的渲染,對藩鎮禍害的揭露和譴責入木三分、令人切齒痛恨。
上一篇:劉禹錫《竹枝詞十一首選三》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蘇軾《自題金山畫像》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