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選自《全宋詞》。
這是一首離愁傷別之曲,描繪的是一幅十一世紀古汴河畔一對戀人依依惜別的畫面。
上片實寫別離時光景,寫出了臨別的氣氛,別時的場面,離人遠去后愁緒。
開頭三句,以帶特征性的意象,渲染出別離的典型氛圍,彌漫著暗淡的離愁別情。“寒蟬凄切”,是所聞所見之景,不但交代了季節,而且使人頓生凄涼之感。“對長亭晚”,不但交代了離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使人聯想到“天下傷心處,長亭更短亭”,更能觸發情懷,傷心難忍。“驟雨初歇”,一場急雨,似乎是天留客,使離別的時間推延了。但既然時間已“晚”,而且驟雨已“歇”,離別也就迫在眼前了。這三句對離別時的景物、氣氛、聞見、感受作了層層渲染,創造出一派濃重的傷感氛圍,在離別的圖景上抹上了悲哀慘淡的基調和底色。接著二句,“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點明在京都汴梁城門外設帳餞行,宴席間別情盈懷,情緒不好,飲酒也無滋味。依戀不舍,很想多延宕一點時間,可時間已晚,舟子已來催行,欲留不能,不得不別。于是引出最動人的鏡頭:“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是別離的高潮。然而,這對戀人卻是脈脈無語,猶如電影的特寫鏡頭,兩眸相對,真乃“此時無聲勝有聲”,復雜難言的內心世界,難以言傳的情感,在畫面中得到再現,生動地描繪出了離別的情狀。柳永《鵲橋仙》還有“此際寸腸無緒,慘愁顏,斷魂無語”,與此句同佳。接著,詞人宕開一筆,以“念”字領起,從眼前想到未來:“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這是愈進一層。心上人這次乘舟別去,只留下千里煙波,“去去”、“沈沈”疊字既顯示出山闊水長之遙,揭示出空間的距離之感,也寫出了心情之沉重,千里飄泊的擔憂,離愁別恨的怨悒,在想象中得到體驗,“楚天”點明離人所去的方向,“暮靄”交代別時的時間。
下片虛擬別后狀況。
換頭先宕開一筆,從古來的人生感嘆說起,泛寫愁緒,“多情自古傷離別”,寫出人類共同的感情體驗,接著則緊逼一句,又推進一層:“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在中國文化心理積淀中,悲秋是古典文學的傳統。秋天離別是一種撩人心緒的苦事,宋玉《九辯》就說過:“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清秋節”指清秋時節,在秋風乍起,落葉蕭瑟時候,“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這句與開頭“寒蟬凄切”相呼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又回筆寫今之離別,這是推想之辭:“酒醒”與上面的“帳飲”呼應。扁舟夜發,待酒消人醒,那時已只身異地,只見殘月將落,曉風拂柳,而見不到戀人了??鄾r悲境,人何以堪!這是歷來傳誦的名句。“楊柳岸”點出行途的自然風光,這是運河兩岸特有的景致,詞人在此以景襯情,人在景外。這是“點染”之筆,即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謂“物皆著我之色彩”,真可謂高境界,難怪后人常以此作為柳詞代表。詞情至此已經十分窈深婉曲。然而作者接著又推進一層,并放縱筆鋒直寫。揣想到將來的想思之情:“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幾句完全是虛景實寫,為詞境增添了多層次的豐滿感,“經年”,不止一年,也許是綿綿無盡期,“良辰好景”指花前月下的戀情,“千種風情”指男女之間的情愛。此去不知何年再能相會,那么,每年的良辰美景,也就只能虛度了。即使有千萬種戀情相思,又能向誰盡情傾吐!就風格而言,寫得十分顯露,但感情真摯,意境深遠。
此詞構思縝密,情景相托,委婉鋪敘。就寫景說,有實景、虛景、遠景、近景。就敘事說,從晚敘到日暮,由深宵敘到拂曉,由眼前敘到“經年”。而寫景、敘事中,又筆筆抒情,回環往復,一氣貫注,通篇渾然一體,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羅織了一張細密的離愁情網,曲折詳盡地表達出離別的復雜內容,纏綿婉曲?;蛑^“耆卿詞曲處能直,密處能疏,奡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此詞即為典型代表。
上一篇:周容《芋老人傳》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吳均《與朱元思書》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