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鸝鳴翠柳(2),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3),門泊東吳萬里船(4)。
【注釋】
(1)《絕句四首》作于廣德二年(764),是作者往返梓、漢、閬諸州之后,重返成都后寫的。此處選的為第三首。
(2)黃鸝:又名黃鶯,為一種黃毛善鳴的美麗小鳥。白鷺:一種嘴直而尖、頸長的鳥,白鷺較為常見。
(3)西嶺:成都西部的岷山,又稱西山、雪山。千秋雪:因山高,積雪常年不化,故曰“千秋雪”。
(4)東吳萬里船:能通萬里,直達東吳的船只。東吳:三國時孫權在江南定國號為吳,也稱東吳。此處泛指江南地區。
【賞析心得】
這是作者寫景抒情、膾炙人口的一首名作。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翠柳之中,兩個美麗的黃鸝相向而鳴,翠綠之中透出兩點嬌黃,天然搭配,色彩鮮艷。一行白鷺從水面掠起劃破長空,直上青天,碧空白點靜中有動,更顯藍天寥廓無垠。白鷺與黃鸝就這樣在江天之上、翠柳之中,形成了一遠一近、一上一下、一飛一鳴、一鬧一愔,對比強烈,相映成趣的春景圖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作者從草堂窗口向遠處望去,就像含著千年不化的皚皚白雪,而草堂不遠的合江亭,正停靠著來往吳蜀的船只。詩人突發奇想:我何不就在錦江起帆,乘上門口鄰近停泊的船只,來它個萬里遠航,直奔東吳呢?果然,第二年(765)他就置船,經錦江、岷江,直奔長江,東下了。
杜甫七言絕句自創一格。全詩在形式上全用對句,首兩句“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翠柳”對“上青天”;后兩句“窗含”對“門泊”,“西嶺”對“東吳”,“千秋雪”對“萬里船”,對仗如此工穩,可以說前無古人。全詩僅四句,二十八個字,卻寫出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門、窗、山、水、雪、船等許多景觀,并將它們構成了一幅生動、立體、天然、內容豐富的春天圖畫。因而,《唐宋詩醇》評說此詩“雖非正格,自是絕唱”。
上一篇:杜甫《絕句漫興·腸斷江春欲盡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李白《哭晁卿衡》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