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曄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
《樂羊子妻》選自范曄《后漢書》。
本文側重寫樂羊子妻對樂羊子的規勸。這種規勸灌輸了兩種思想:一是堅持骨氣,方正廉潔。當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黃金,帶回家交給妻子的時候,樂羊子妻義正辭嚴地告誡丈夫說:“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從而,使丈夫樂羊子不貪求小利而遠道去尋師求學。二是堅持不懈,刻苦學習。當樂羊子中途輟學歸來時,樂羊子妻便以織絲作比喻,告誡丈夫說:“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終于使樂羊子感悟,修完了自己的學業。上述兩種思想貫串于兩個寓言故事之中;而在這種貫串中,又顯示出本文的藝術特色:
其一,結構嚴密。本文以兩個不同的故事表現兩種不同的思想,似乎是兩股道上的車,各不相關。其實,樂羊子貪拾遺金,正說明他修養不夠,所以要“遠尋師學”。可見,兩個寓言故事有內在的聯系。而且,作者將兩個故事在結構形式上巧妙地銜接起來,以“乃捐金于野”結束前一個故事,以“遠尋師學”引出后一個故事。嫁接自然,巧奪天工,可見作者結構文章的匠心。
其二,比喻精當。后一個故事抓住了織絲與求學的相似點,引發比喻,啟迪智慧:用織絲是由一絲絲的累成,比喻知識是一點一點的積累;用割斷絲織,比喻求學的半途而廢。這樣由此及彼,說理生動,比喻的委婉性符合封建時代一個賢妻的身份;比喻的暗示性又達到了促使丈夫樂羊子悔悟的效果。其比喻的精當,便不言而喻了。
其三,善于造句。本文僅僅一百七十多個字,但多用復句,有并列式復句、遞進式復句、連貫式復句、條件式復句等等,簡練精工又五彩繽紛。例如:“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是連貫式復句,主語“羊子”在第一個分句中出現,一氣貫注著“大慚”、“捐金于野”和“遠尋師學”等三個方面的行動。而其中的“遠尋師學”又是復雜謂語結構,“尋師”是方式,“學”是目的。一個“遠”字,含義深刻。正是由于“遠”,才“一年來歸”;正是由于“一年”,才夠得上稱“久行”;正是由于“久行”,才有理由說“懷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這個“遠”字引出了后一個故事。可見,此處一個“遠”字,包含的內涵之廣。
上一篇:司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蒲松齡《狼》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