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鳴佩玉
【出典】 《國語》卷一八《楚語下》:“王孫圉聘于晉,定公餉之,趙簡子鳴玉而相。”漢·韋昭注曰:“鳴玉,鳴其佩玉以相禮也。”
【釋義】 古代貴族在腰間佩帶玉飾,行走時(shí)則互相撞擊而發(fā)出聲音,叫作“鳴玉”。春秋時(shí)楚國大夫王孫圉出使晉國,晉國大臣趙鞅在聘問中擔(dān)任相禮,其佩玉丁東作響。后世多用以詠朝享聘問等重大的禮儀活動(dòng)。
【例句】 簪貂更鳴佩玉。退朝退較晚,留傳黃屋。(李寅仲《齊天樂·壽韓郡王》2127)這里用鳴佩玉描寫韓郡王上朝時(shí)的氣派,意為韓郡王冠冕之上插著貂飾佩帶著由于互相撞擊而發(fā)出聲音的玉飾。
上一篇:典故《面皺如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鳴鳳朝陽》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