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
日本民族古典格律詩歌的一種形式,也是 “長歌”、“短歌”、“旋頭歌”等歌體的總稱。于奈良時代(710—794)也稱“倭歌”、“倭詩”。“和歌” 這一名稱系對 “漢詩”而言,意謂 “大和(日本國的異稱)之歌”。早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jì)》等古籍中已出現(xiàn) “和歌” 的雛形,奈良時代前后才基本上形成了以5音和7音為基調(diào)的各種歌體,如“片歌”、“長歌”、“短歌”、“四句歌體”和“佛足石歌體”等。“和歌”不講究押韻,押頭韻、腳韻或不押韻均可; 用詞簡潔、凝重、含蓄,重“枕詞” 、“序詞” ( “和歌” 的一種修辭法,其職能與“枕詞” 相仿)、雙關(guān)語等表現(xiàn)技巧,一般講,“長歌”多用于敘事、“短歌”更宜于抒情。但自《萬葉集》第三期后,“長歌”和 “旋頭歌”逐漸衰微,而“短歌”這種歌體卻得到廣泛使用,成為 “和歌” 的通常形式,故“和歌”便成了“短歌”的別名了。最著名的歌人( “和歌”的作者)有“六歌仙” 、“三十六歌仙”;最著名的和歌集有《萬葉集》、《古今和歌集》和《新古今和歌集》等; 最著名的“家集”有《六家集》等。
上一篇:命運(yùn)的戲弄
下一篇:哈基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