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水龍吟牡丹有感》詠牡丹詩鑒賞
陳著
好花天也多慳,放遲留做殘春主。豐肌弱骨,晴嬌無奈,新妝相妒。翠幕高張,玉闌低護(hù),怕驚風(fēng)雨。記年時(shí)、多少詩朋酒伴,逢花醉、簪花舞。那料無情光景,到如今,水流云去。殘枝剩葉,依依如夢(mèng),不堪相覷。心事誰知,牡鵑饒舌,自能分訴。日西斜,煙草凄凄,望斷洛陽何處。
正如題目所言,此詞既是詠花,也是“有感”,但花時(shí)不同,“感”亦有別:上片寫花發(fā)花盛,襯的便是詩朋酒伴的樂事;下片寫花凋謝飄零,襯的便是不堪矚目的凄涼之情。這是大的區(qū)別。再看具體而微的描寫。
上片起筆:“好花天也多慳,放遲留做殘春主。”好花本該在春濃日暖之時(shí)開放,而老天爺非常慳吝,偏偏要留到春末,讓她來主持這暮春的殘局。因?yàn)閻刍ǎ怪劣谔婊▉泶虮Р黄剑@比他另一首同韻詠牡丹的詞要高明得多,那一首開頭說:“百花開遍園林,又春歸也誰為主?”然后再寫牡丹,便覺費(fèi)力。再看寫花,此詞說:“豐肌弱骨,晴嬌無奈,新妝相妒。”另一首則說:“深黃淺紫,嬌紅膩白,他誰能妒?”后者寫黃、紫、紅、白,難免有羅列板滯之嫌,而且是同其它的花相對(duì)比,得出“他誰能妒”的結(jié)論,此時(shí)別的花都已凋謝,誰還能妒呢?這也有點(diǎn)“山中無老虎,猴子成大王”的味道。而這首詞用“豐肌弱骨”寫其花繁葉茂莖梗為花、葉所掩。“晴嬌無奈”寫其在晴日下嬌慵無奈的神態(tài),這些都是后者所無;而后者寫花顏色的十二個(gè)字卻盡含在“新妝相妒”四字之中了,牡丹各出“新妝”(黃、紫、紅、白自然包容其中),爭(zhēng)艷斗奇,頓生出一片熱鬧的生機(jī)。
“翠幕高張,王闌低護(hù),怕驚風(fēng)雨。”寫護(hù)花。張起翠綠色羅幕,架起闌干,生怕風(fēng)雨摧折了牡丹,一片惜花之情。“記年時(shí),多少詩朋酒伴,逢花醉,簪花舞。”寫賞花、醉花。賞花而至于逢花即飲,飲而至于沉醉,而至于簪花于頭婆娑起舞,可見其嗜花的狂態(tài)了。
過片筆鋒斗轉(zhuǎn):“那料無情光景,到如今、水流云去。”哪里料到那些美好的時(shí)光絢麗的景色卻象流水飛云一樣無情地舍我而去了。直是一落千丈!上片渲染的越熱烈,下片就越顯得凄冷,這是反承。緊接著“水流云去”的語意繼續(xù)寫落花:“殘枝剩葉,依依如夢(mèng),不堪相覷。”因?yàn)轱L(fēng)吹花落,僅剩莖葉,所以說是“殘枝剩葉”,不敢看這景象,其實(shí)是怕勾起往事,所以這里也就不純是惜花之情了。這一點(diǎn)在后面幾句中說得就更為顯豁。“心事誰知,杜鵑饒舌,自能分訴。”杜鵑怎么能“分訴”牡丹的“心事”呢?原來相傳蜀王杜宇死后化為杜鵑,其聲凄厲,似勸行人歸去。因?yàn)榛ㄖx花飛離開了本根,所以才有這一設(shè)想,但也是隱含著人意。據(jù)歷史記載,陳著是寶祐四年(公元1257年)進(jìn)士,官著作郎,出知嘉興府,得罪了當(dāng)時(shí)的權(quán)奸賈似道,又改任臨安通判。這里自然是包含著作者的感慨,只不過比較隱晦而已。末尾三句以景作結(jié):“日西斜,煙草凄凄,望斷洛陽何處。”在一抹落日里,在一片煙草凄迷的景色中,朝洛陽方向望啊望,洛陽在哪里呢? 自唐以來牡丹以洛陽為盛,這里是因花而及,并非真的向洛陽遠(yuǎn)眺,因?yàn)楫?dāng)時(shí)的洛陽并不在南宋王朝手中。讀這幾句總覺得其中隱隱約約還有點(diǎn)什么沒說出來,但作者既然不明說,也就只好交給歷史吧。
上一篇:張榘《祝英臺(tái)近賦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陳允平《木蘭花慢賦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