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臨江仙杏花》詠杏花詩鑒賞
李彌遜
一片花飛春已減,那堪萬點愁人?可能春便負閑身。細思愁不飲,卻是自辜春。且共一尊追落蕊,猶勝陌上成塵。杯行到手莫辭頻。杏花須記取,曾與此翁鄰。
杏花是當春開放的花卉,人們常常將爛熳蓬勃的杏花,看作春意盎然的象征;杏花的飄飛墜落,自然也就成為春光消歇的物侯。本詞所詠,即目睹杏花飄落的感慨。
上半闋由顧惜落花,寫到借酒澆愁。“一片花飛春已減,那堪萬點愁人。”意謂即使掉落一片花瓣,也要減少一分春意,眼下落花紛紛,怎能不格外愁人? “可能春便負閑身。細思愁不飲,卻是自辜春。”意謂自己因感嘆花落春殘,已失去飲酒賞花的雅興,但仔細推想起來,不再飲酒才真的是辜負了大好春光。“春便負閑身”即為留戀春光而有負于閑散的身心。這一層意思粗讀是排解愁腸,猶言何必為春天不能久留而煩悶,還不如抓緊時間欣賞落花;細讀實是惆悵難消,不過是由于對節侯的變化無可奈何,只好以對花飲酒來強作寬慰了。
下半闋又由借酒澆愁,寫到顧惜落花。“且共一尊追落蕊,猶勝陌上成塵。”這是對落花的邀請,意謂飄飛墜地的落花不必感傷,你落在小園之中,命運要比吹落于郊外被游人踩作泥土強過許多,還是來共我開懷暢飲吧。“杯行到手莫辭頻。杏花須記取,曾與此翁鄰。”這是對落花的勸慰,意謂我請你飲酒,你千萬不要推辭;你應當記得,你在枝頭開放時早曾與我相鄰為伴。當然,落花并無知覺,不會傾聽詞人的傾訴,但詞人的一片眷戀之情,卻不難令人領會。這其實是借酒澆愁時的自我安慰,猶言何必為滿地落花而感傷?我畢竟曾經欣賞過花滿枝頭的勝景啊!這如同上半闋一樣,粗讀是消釋愁懷的寬解之辭,細讀其實是無可奈何的滿腔癡情。雖然欣賞過繁花,終竟止不住花朵的萎落。勝景無常、人生幾何的幽思,不能不激起讀者的回味。
總之,詞意既悵惆,又曠達,既有眷戀,又有開解,韻味深永,頗耐咀嚼。讀此詞,不由得令人想起蘇軾的詩句:“紅英掃地風驚曉,落葉成陰雨洗春。記取明天作寒食,杏花曾與此翁鄰。”詩意所詠,也是在花落春殘時,為自己曾與杏花作伴而寬慰。本詞情境,顯然化用了蘇軾的詩意,但增添了飲酒的內容,思緒更為繁復。
上一篇:高觀國《杏花天杏花》詠杏花詩賞析
下一篇:謝枋得《荊棘中杏花》詠杏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