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沁園春夢中作梅詞》詠梅花詩鑒賞
劉克莊
天造梅花,有許孤高,有許芬芳。似湘娥凝望,斂君山黛,明妃遠嫁,作漢宮妝。冷艷誰知,素標難褻,又似夷齊餓首陽。幽雅意,縱寫之縑楮,未得毫芒。曾經諸老平章。只一個孤山說影香。便詔書存問,漫招處士,節旄落盡,早屈中郎。日暮天寒,山空月墮,茅舍清于白玉堂。寧淡殺,不敢憑羌笛,告訴凄涼。
劉克莊的詞有個特點,多議論,多用典。有人說多議論影響了詞的形象性;用典多不易讀懂,也乏新意。這首詞可以說通篇都是議論,但議論中不乏形象。因為作者不是空洞地評論,而是用形象的故事,表達對梅花的評價。從這一點看,也真有些難為詞人了。
詞的上片寫梅的孤高、芬芳的情操。開頭三句是全篇的詞眼,是純評論語言,但又充滿贊美之情:“大自然造就了梅花,有這般的高超情志,有如此的芬芳節操”。梅早春開花,不畏寒冷,不同一般,可謂孤高;梅花很清香,許多詩人都贊美它的這一特點,最夠味的要算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了,它說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痹~中用兩句“有許”排句,加重說明這兩個特點的語氣,又蘊含著飽滿的熱情,造成一種奔放的氣勢。接著寫了三個典故,用形象來證實、說明“孤高”、“芬芳”的結論?!跋娑稹保笀蛑?,舜之妃娥皇、女英。相傳舜南巡,死于蒼梧之野,娥皇、女英追至。因他們死于湘水,人們稱為“湘君”,葬于洞庭湖中的湘山,故湘山又叫君山。明妃,是漢代王昭君,她深明大義,代漢與匈奴和親,使漢與匈奴和好。他們一是忠于丈夫,一是忠于漢朝,他們的志向不同凡響,他們的英名千古流傳,他們可以說是忠貞、芬芳的象征。所以作者把梅的品格用他們來比喻。象湘娥永世站在君山凝望著盼夫君歸來,象昭君雖然遠嫁異邦,卻仍著漢宮的服飾。又進一步從梅的特性(耐寒)和顏色(白色)角度,引出伯夷、叔齊的典故?!袄淦G”,耐寒的花。唐朝丘為詩說“冷艷全欺雪”,可見這種花的高潔?!八貥恕?,潔白的形體和格調。伯夷、叔齊,是商末的孤竹君之二子,商亡,周立,二人逃到首陽山,不降周朝,采薇為食,不食周粟,最后餓死。歷來把他們當成有氣節的典范。三句的大意是:這般耐寒的花有誰了解?圣潔的格調使人不忍玷污。從這一點來看,梅又象商末的伯夷、叔齊,寧肯餓死在首陽山也不食周粟的氣節。到此,把對梅品格忠貞的評價,推到了高峰。三個典故都體現出“孤高”的特點,雖都為忠貞,又有忠夫和忠國不同,所以在引喻中也有漸進的層次。在上片最后又用退一步的說法,反襯梅的氣節深遠高雅??V(jian)楮(chu),是細娟和素紙,古代上等的書寫工具?!昂撩ⅰ?,毫末之意。“深遠的高雅氣節,即使寫在細娟、素紙之上,也表達不出梅品格的九牛一毛?!笔强鋸?有一點,但合理。因為前邊有層層深入的比喻,這結論是自然的。
詞的下片進一步寫梅的清高、堅貞品德。承上片對梅形象化的稱贊,進一步引伸出“曾經諸老平章”。“平章”,是品評的意思。許多人都品評過,“只一個孤山說影香”不同一般?!肮律健?,指宋隱居于西湖孤山的林逋,他曾寫一首《山園小梅》詩,其中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論者說“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林逋的詩確實寫得別致,體現了梅的高雅、芬芳。在諸多評論者中“只一個”林逋說得極好。林逋是什么樣的人呢?緊接著就寫林逋甘做隱士而不出山做官的故實,用以比喻梅的高雅節操。一個林逋還不夠勁兒,又推進一步,引出更有名氣的蘇武的故事:“節旄盡落,早屈中郎”。漢朝的蘇武留胡十九年不辱使命,據《漢書》記載:“(漢武帝)乃遣(蘇)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后又“杖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這種不為強暴所屈的堅貞品德,不正是梅花那種不畏寒冷而傲然獨放的品格嗎? “日暮天寒,山空月墮,茅舍清于白玉堂?!薄叭漳禾旌保瑏碜?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duf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杜甫詩《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寫一個被丈夫遺棄的女子過著清苦生活,猶守節操,贊揚她品德的堅貞。“白玉堂”來自于杜甫的《八哀詩》:“上君白玉堂”指官宦富貴人家的華貴房屋。用佳人甘過清苦生活而保守貞操,用茅舍比白玉堂清雅,比喻梅的品格不俗。最后三句更進一層說“寧淡殺,不敢憑羌笛,告訴凄涼。”羌笛,是一種羌族人的笛子,多吹奏凄怨之調。意思是說寧可過著極清苦的生活,也不愿借羌笛的聲音,向人們訴說自己的凄涼境況。梅花就是這樣的性格,它雖不如牡丹的雍容華貴,但它淡雅清香,又很頑強倔犟,它沒有凄凄切切之態,而總是有一種煥發向上的精神。
全詞共用了五個歷史故事,又借杜詩之典,一氣呵成,通篇作比,贊揚了梅的孤高、淡雅、堅貞的品格。不能不說詞人掌握典故和比喻手法的熟練。在引典中從道德和政治兩方面選取典型,可看出作者的一番苦心。劉克莊詞的基調是愛國的,他久蓄復國大志,但都未實現,歷經坎坷,所以即使在吟花詠物的作品中也流露出他的基本思想。他寫明妃遠嫁,寫蘇武留胡,有力地表現出他關心復國大業的思想。題目 叫“夢中作”似也有深意,在現實中報國無門,在夢中也念念不忘為國憂心。所以在我們欣賞這首詞作時,就不能單純把它視為吟花的雅作了。
上一篇:劉鎮《玉樓春東山探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克莊《落梅》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