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詠百合詩》詠百合詩鑒賞
蕭察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
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仰。
甘菊愧仙方, 藂蘭謝芳馥。
蕭察(519—562),字理孫,南蘭陵(今屬江蘇)人,昭明太子第三子。好學善屬文。大通中封岳陽王,為東揚州刺史。后來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簡文,察為此而懷不平,遷雍州刺史。侯景之亂后,察遣使稱藩,請為附庸。魏立為梁王,于襄陽承制,及元帝敗沒,建號于江陵,年號大定,在位八年,謚曰宣帝,有集十卷。
蕭察的這首詩,是詠百合花較早的一篇。詩中所詠百合花,裊裊多姿,十分喜人。刻畫精巧,情寓景中。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詩歌開端就直接入題,而且是描寫百合最誘人的部分。百合花品種很多,其葉依不同品種而呈現出條形、倒披針形、長窄披針形、長圓披針形、卯圓形等不同形狀。葉葉相接,株株比并,品種多樣,然而各珠花朵的顏色都是一律。萬珠齊發,花光耀眼。詩歌入筆就把人們帶入淳美的境界中,給人以強烈的色彩感。其中“無異色”則給人留有充分想像的余地。百合花色有紅黃、淡紅、白、黃等不同色彩,如果珠珠相連,其花色不見其異,會給人們以廣闊博大的群體美感,使人們仿佛置身于淡紅的世界、潔白的世界、也許是黃色的世界之中。總之,讓人望見了百合花的群體,花的海洋。這兩句描寫選擇了較遠的視角。
詩的三、四句寫百合花含露低垂的靜態美和隨風搖曳的動態美:“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仰”。早晨,低垂的花葉含著晶瑩如玉的露珠,時而微風拂過,則花兒搖曳偃俯,花浪此起彼伏,仿佛那一群群妙齡少女翩翩起舞,柔娜多姿,這怎能不使人憐愛無比? 以至使人們妙化在花群之中,忘懷自我。這里,詩人的視角是近看,而又由近及遠,由一株推及群體。
總之,以上四句是描寫百合花的整體美,而這一整體美是由靜態美與動態美構成的。同時描寫視角也有遠有近,有個別也有一般。體察百合的心態也在不斷地變化,由粗趨細,美感也在聚合,終于進發出理智的觀感,推出結尾的兩句:“甘菊愧仙方,藂蘭謝芳馥”。 甘菊,一名真菊,花黃,小如指頭,味甘辛,香味濃烈,可以咀嚼,泡茶,入藥等。《神仙傳》載:“康風子服甘菊桐實,后得仙。”藂蘭,即叢蘭。這兩句是以甘菊、叢蘭與百合比較,得出了均不如百合花美而味香的結論。甘菊雖然有使人成仙之方,它對百合花卻自愧不如;叢蘭雖然芳香襲人,但面對百合卻又失去了自有的芳香。古今共賞的蘭、菊尚且自愧不如,那么百合之美盡在不言之中,留給人們的是美的思索、探尋和陶冶。這里,詩人以比較與反襯的手法,烘托出百合花美而異香。詩至此而收筆,其贊美之情達到了高峰。
這首詠百合小詩,狀物體察入微,生動形象,極富情韻,視角多變,寫法多樣,可見南朝詩人重視藝術表現的創作傾向,追求形式美的程度。
上一篇:楊維楨《題瑞香花X》詠瑞香花詩賞析
下一篇:嚴兆鶴《百合花》詠百合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