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階下蓮》詠荷花詩鑒賞
葉展影翻當砌月,花開香散入簾風。
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于野水中。
白居易很喜歡蓮花,尤其是白蓮。他的詠蓮詩還有《京兆府新栽蓮》、《東林寺白蓮》、《隔浦蓮》、《種白蓮》、《感白蓮花》,分別寫于不同時期,表露了白居易觸物生情的微妙心緒。
這首階下蓮所描繪的蓮花系在江陵時所見。“葉展影翻當砌月”寫的是月光照耀下的蓮花葉舒展開放。“翻”字寫出了風,有動態感。“花開香散入簾風”寫的是蓮花香氣隨風飄散進入簾中。這兩句寫蓮的葉與花的詩句好在它的凝煉與形象,對得也很工整。第三、四兩句:“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于野水中。”相形之下就很疏淡、平易,有如口語,與上兩句相映成趣。白居易被貶江州,心情十分苦悶。自稱是“翻身落霄漢,失腳到泥涂”。(《東南行一百韻》)“拾遺風采近都無”“變作騰騰一俗夫”。(《早春聞提壺鳥因題鄰家》),他時時懷念回歸長安“天邊望鄉客,何日柱歸秦”(《紅藤杖》)。他贊美階下蓮葉展花香,卻又深深惋惜它生在野水之中,就象對東林寺白蓮花的惋惜一樣,本非俗物,可惜是處非其所,這里面不也有或多或少的自我惋惜在內嗎? 后來,白居易幾經遷移輾轉終于回到長安了。時在元和十五年夏。但朝廷政局并不象白居易所想象那樣,為避朋黨之爭,他自求外任,先后出任杭州剌史、蘇州刺史。他在蘇、杭二州剌史任上,力所能及地為州民做些有益的事。但畢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任地方官三年秩滿后回到洛中,曾將喜愛的白蓮花攜至洛陽。他的《種白蓮》說:“吳中白藕洛中栽,莫戀江南花懶開。萬里攜歸爾知否,紅蕉朱槿不將來。”他希望白蓮不要因異地而懶開花。白蓮也似乎有知,為白氏精誠所動,終于在洛下安家生根開花,不料,這又引來白居易另一番感慨。他的《感白蓮花》寫道:“白日芙蓉花,本生吳江濆。不與紅者雜,色類自區分。誰移爾至此,姑蘇白使君。初來苦憔悴,久乃芳氛氳。月月葉換葉,年年根生根。陳根與故葉,銷化成泥塵。化者日已遠,來者日復新。一為池中物,永別江南春,忽想而涼州,中有天寶民。埋沒漢父祖,孳生胡子孫。已忘鄉土戀,豈念君親恩。生人尚復爾,草木何足云。”由白蓮花的遭際竟聯想到天寶之亂時的淪落異族遺民子孫,這表明白居易晚年中以閑適自居,但在內心深處還能時時閃現出百姓的身影,這對白居易來說,也是大不易的了。
上一篇:白居易《衰荷》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荷花》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