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感遇(其二)》詠蘭花詩鑒賞
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fēng)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這是一首托物寓意詩,為陳子昂所寫的感遇組詩中的第二首,當(dāng)作于詩人去官歸田之后。在這首詩里,詩人以香蘭杜若自喻,感懷身世,塑造了詩人自己的形象。
前四句由衷地贊嘆了蘭若的絢麗多姿。“蘭若”兩句,首先點明了蘭若生長的時間。生活在春夏季節(jié)里的蘭草和杜若,是多么青翠茂盛! 蘭,一種香草名;若即杜若,又名杜蘅。它們均為草本植物,芳香秀麗。而蘭若的秀美是離不開綠色的扶持的。所以詩人首先由此著筆,連用了“芊蔚”和“青青”來形容蘭若枝葉的蔥郁,從而把這生機(jī)盎然的綠色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也為下句的展開作好了鋪設(shè)。接著,詩人以濃彩重筆,寫出了這樣的詩句:“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著力從正面描繪了蘭若之美。花葉繁盛的蘭若幽獨地在林木叢中展現(xiàn)著空絕群芳的秀色。這里詩人用了“幽獨”二字,從而顯示出蘭若雖然秀美超群也無意去和百花爭寵,情愿在這不為人知的林中一展秀色的特性,從中也表露了詩人自甘寂寞、孤芳自賞之意。“朱蕤”、“紫莖”,極寫蘭若姿質(zhì)之美。朱紅色的花朵雖開在頂端,但因其紛呈下垂,把花莖都遮蔽了。如此一來,蘭草杜若的身姿及情態(tài)就被形象地描畫出來了。“朱蕤冒紫莖”句雖由曹植《公讌詩》中的“朱華冒綠池”而來,用在此處和“芊蔚何青青”相映見意,準(zhǔn)確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蘭若的豐姿。這里應(yīng)當(dāng)看到,詩人所描述的景物,并非一定是詩人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存在于詩人印象中的景物,實際上是借幽香的蘭若來象征自己的才華和美德,并著力表現(xiàn)了蕓蕓眾生的生命之可貴、生命之可喜,從而反襯出后面生命被摧殘、被扼殺的悲哀。
接著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后四句寫出了蘭若凋零后的悲嘆。“遲遲”二句,是說由夏到秋,長長的白天漸漸變短,不覺已到晚上,又刮起了裊裊不斷的秋風(fēng)。“遲遲”二字寫出了天氣逐漸變化的特征,“裊裊”二字用得傳神,形象地勾勒出秋風(fēng)初起時的情形。“裊裊秋風(fēng)生”是受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fēng)”句的啟發(fā),用得貼切、自然,且寄意深刻。而“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二句,寫蘭若雖然美麗芬芳,但隨著秋風(fēng)的到來都紛紛搖落,花的美意最終有何成就呢? “歲華”,指蘭若一年一榮枯,暗喻詩人年華的流逝。“芳意”,花的美意,喻指詩人的志向。秋風(fēng)起處,群芳“搖落”,“芳意”無成。美好的年華已被摧殘,過去的芬芳已不復(fù)存在;生命誠然是可喜可貴的,但最終卻歸于死亡,豈不令人傷悲?這里寄寓著詩人理想幻滅、事業(yè)未竟的憂傷,滿含著美人遲暮之感。
這香蘭杜若有過“芊蔚青青”的生命,有過“空林色”的秀麗,更有過“朱蕤”、“紫莖”般的麗質(zhì),而最后竟落得“歲華搖落”,“芳意”無成,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全部落空,這對花草而言固然是可悲的,但對于欲有所作為而最終不能為的詩人來言,豈不更加可悲? 由于當(dāng)時的社會所致,他的才華得不到施展,抱負(fù)無法實現(xiàn),還有什么能比這種打擊更使人痛苦的呢? 所有感傷均由此而發(fā)。
全詩采用了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抒發(fā)了詩人的身世之感。雖然詩中只字未提人事,實際是以花草作比,處處關(guān)乎著人情人意,從而反映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詩的前半極力描寫贊美蘭若的超絕群芳的風(fēng)采,借以表現(xiàn)詩人自己過人的能力和才華;而后半?yún)s著力寫出蘭若凋零后的悲哀,以此反映出詩人內(nèi)心的感傷和怨憤。前后色調(diào)反差大,對比強(qiáng)烈,以樂景寫哀,感情真摯、動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結(jié)構(gòu)嚴(yán)密,井然有序;層層深入,前后扣合,形成一完整的意象。此為五言古詩,它繼承并發(fā)展了阮藉《詠懷》中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方法,托物詠懷,寓意深遠(yuǎn),一反初唐詩壇上的綺靡詩風(fēng),使人耳目為之一新。
上一篇:李世民《芳蘭》詠蘭花詩賞析
下一篇:楊萬里《蘭詩》詠蘭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