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帶花·海仙花詩》詠錦帶花詩鑒賞
王禹偁
一堆絳雪壓春叢,裊裊長條弄曉風。
借問開時何所似,似將繡被覆熏籠。
王禹偁學唐代白居易詩風平易,這首詠海仙花絕句自然流暢近似口語。在詩之前,他寫有小序,說明了他將錦帶花改為海仙花緣由?!昂O苫ㄕ?,世謂之錦帶。維揚人傳云初得于海州山谷間,其枝長而花密,若錦帶。然予視其花,未開如海棠,既開如文瓜,而繁麗裊裊過之?;虿灰欢?,滿頭,冠不克荷。惜其不香而無子,易絕第。可鉤壓其條,移植他所。因以《釋草》、《釋木》驗之皆無有也。近之好事者作《花譜》,以海棠為花中神仙,予謂此花不在海棠下,宣以仙為號,目為錦帶俚孰甚焉,又取始得之地,命曰‘海仙’。且賦詩三章題諸僧壁。”這里所選是其第一首。前兩句是對海仙花,即俗稱錦帶花的正面描繪。說海仙花好象一堆堆紅雪壓在春天綠叢之中,而那柔弱細長的枝條在曉風中搖搖擺擺更有風韻神采。怎樣比擬這海仙花的盛開景象呢?“借問開時何所似,似將繡被覆熏籠。”詩人以錦繡之被覆蓋在裝香料的薰籠之上來比擬海仙花,既寫形似錦繡又有香氣微薰。單就詩而論,詩人的這一比擬還是很形象的,但作為結句似乎不及前兩句那樣更給人鮮明飛動的印象。似乎詩人也覺察到了此花難以比擬,所以第二首就寫道:“春憎窈窕教無子,無為嬌嬈不與香。盡日含毫難比興,花中應是衛(wèi)莊姜。”前兩句是賦體,直敘海仙花不結籽,形色嬌嬈而香不足,最后又將此花比作春秋時衛(wèi)莊公夫人,是著名的佳麗。王禹偁在第三首中說出將錦帶花改為海仙花原因:“何年移植在僧家,一簇柔條綴彩霞。錦帶為名卑且俗,為君呼在海仙花?!闭f錦帶花太俗,命名海仙則雅,其實,雅俗之間本無太嚴格界限。以錦帶二字,似涉富貴榮華,便判為卑且俗,未免太過。不過、王禹偁有自己看法,吟詠了海仙花的形色特征,還是足有可取之處,不妨看作是一家之言。
上一篇:蔡淳《金銀花》詠金銀花詩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錦帶花》詠錦帶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