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蜀葵·黃蜀葵》詠黃蜀葵詩鑒賞
崔涯
野欄秋景晚,疏散兩三枝。
嫩碧淺輕態,幽香閑澹姿。
露傾金盞小,風引道冠攲。
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這是唐吳楚間人崔涯的一首詠花詩。崔涯,與唐詩人張祜齊名,擅寫游俠詩和詠物詩,他的《俠士詩》,曾被傳誦一時。
《黃蜀葵》是他詠物詩的代表作。作者借花抒情,把自己仕途失意、滿腹清愁的心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野欄秋景晚,疏散兩三枝,”詩人開篇就把自己要吟詠的對象——黃蜀葵象畫家一樣,用手中的筆淡淡地涂抹在秋天傍晚的景框中:夕陽西斜,野曠天低,秋風瑟瑟,萬木蕭殺,只有那稀稀落落的幾枝蜀葵,在秋風中挺立,并以它驕艷的花朵,點綴著大自然的景色。這兩句,起筆不平,且意猶未盡,為下面對蜀葵作進一步描繪,打好了底色。
“嫩碧淺輕態,幽香閑澹姿。露傾金盞小,風引道冠攲。”詩人把視線從遠處收回,仔細地觀賞起眼前閑適、安靜的蜀葵,看著那秋風吹過時蜀葵輕盈擺動的姿態,聞著蜀葵迷人的幽香,詩人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傍晚,露珠在花瓣上滾動,好象那嬌嫩、碧玉一般的花盤盛不下越聚越多的美酒一般的露珠,最終傾落下來。晚風徐徐吹來,把金黃的花盤吹得微微傾斜,就好象那被風吹歪的道冠。這四句,是詩人對蜀葵的顏色、姿態、氣味進行的細致入微的描繪。這里有靜有動,動靜結合,描繪逼真,比喻貼切,顯示了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底。
表面看來,詩人是帶著一種歡愉的心情來描畫蜀葵的。但最后兩句,詩人筆鋒一轉,“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在秋天這個季節里,百花凋謝,只有蜀葵還默默地開放,與周圍環境那樣不諧調。其實,詩人要突出的正是蜀葵的這種個性:悄然獨立,默默地與世抗爭。最后兩句,實際上恰好道出了詩人此時的心態。花似無愁卻有愁,人似無心更有心。那默然無語的蜀葵,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嗎?詩人仕途失意、長期漂泊的憂愁,無人理解,只有向蜀葵訴說,在蜀葵身上,詩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把自己的感情,物化到了蜀葵身上,使“物我合一”,名為寫蜀葵,實為吐心聲,達到了一個理想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采用了遠近、動靜結合的寫法,托物言情。整首詩就象一幅畫,重涂淡抹,錯落有致。恰當地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很有特色。用后人評價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評價這篇詩作。實不為過。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張祜《黃蜀葵花》詠黃蜀葵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