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孝行章第十
【原文】
夫惟孝者,必貴本于忠。忠茍不行,所率猶非其道。是以忠不及之,而失其守,匪惟危身,辱及親也。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則福祿至矣。故得盡愛敬之心,則養其親,施及于人,此之謂保孝行[1]也。《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2]?!?/p>
【注釋】
[1]保孝行:保證孝道的推行?!2]“孝子不匱”二句:孝子孝心永不竭,福祿永遠相伴隨。匱,缺乏,竭盡。錫,通“賜”,賜給。爾類,你們這種人。
【譯文】
奉行孝道的人,最重要的是盡忠。如果一個人連盡忠都不能做到的話,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會符合道德標準。所以,如果不能盡忠,最容易失去其應有的操守,這不僅僅是危害到本人,同時也會給他的親人帶來恥辱。所以有道德品行的君子在奉行孝道之前,首先要恪守忠道。如果能做到以忠道辦事,富貴榮祿自然就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因此,也就能對自己的親人盡到敬愛之心,并很好地贍養他們,甚至還可以惠及所有的人。這樣做,就稱得上是真正奉行了孝道?!对娊洝飞险f:“孝子孝心永不竭,福祿永遠相伴隨。”
【解析】
所謂“保孝行”,即保證孝道的推行。這里論述了孝與忠的關系,認為遵守忠道是推行孝道的重要保證,一個人要遵守孝道,首先必須遵守忠道。假如一個人連忠道都不能堅持的話,所做的一切都不會是正確、合道之舉。所以在忠道尚且不能奉行的情況下,最容易失去其應有的東西,不僅僅是危害自己的本人,同時也會給他的親人帶來恥辱。所以有道德品行的君子奉行孝道之先,首先就是恪守忠道;只要盡心做到以忠道辦事,那么就必然會獲得榮祿富貴了。
一個不為誘惑所動、能夠經得住考驗的人,不僅不會喪失機會,相反會贏得機會。此外,還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一點點忠誠比一大堆智能更有用。畢竟,需要用行動來落實的小事有很多很多,而需要用智能來做出決策的大事卻很少?!坝肋h忠誠”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更不是口頭上表示忠誠,而是體現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中。每個人應永遠忠誠于自己的團隊,永遠忠誠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唯有這樣自己才會有進步,工作或事業才能不斷地成長。
典例闡幽
迷途識返的程少恒
貪官污吏人人憎恨,有的貪官一貪到底,死而后已;有的貪官卻能懸崖勒馬及早回頭甚至成為清官,程少恒就是這樣的一位官員。
程少恒,生于清嘉慶二十年,同治甲子科江南鄉試舉人,殿試進士,歷任江西永寧、上繞、廣信、湖口、峽江等知縣。他的老家在司空山南麓今店前鎮河西畈,家鄉許多人說程少恒是個貪官。的確,程少恒開始擔任二、三任知縣后,名聲不好,這風聲傳到了曾國藩的耳朵里。曾國藩的部下,水師總督彭玉磷對這事很重視,還專門微服暗訪。
那是在程少恒任湖口知縣時,彭玉磷裝扮成一個被強盜搶劫的秀才,到程少恒的縣衙里告狀。彭玉磷事先得知,程少恒是根據行賄者所付出銀兩的多少,來作為斷案,解決問題的準則。也就是說不論理在何方,只要多塞銀子就會贏得官司。彭玉磷還打聽到程少恒受賄的習慣,那就是銀兩需要在大堂磕頭時,從程少恒端正的案桌底下拋過去或踢過去。彭玉磷掌握這個火候,在下跪申訴磕頭時說:“學生乃一介寒儒,被強盜搶劫,無以為生?!苯又蠼校骸巴嗵齑笕藶閷W生作主啊!”就在他邊喊叫邊磕頭的同時,將一錠五十兩的銀塊拋向程少恒的腳下。
程少恒聽得腳下的響聲,像往常一樣,用腳試探著,知道禮物不輕,心里也有譜了。在“明鏡高懸”的橫匾之下,程少恒暗自高興。待彭玉磷詳細訴說被搶的情況之后,他就覺得不很對頭。這個秀才既然被搶,那還有這么大,這么重的銀錠送禮?不合常理,于是就站起身來打量著下面跪著的告狀人。猛然發現告狀人的頸后,有一條深深的線狀痕跡,這是做官人長期戴官帽而被勒出的“官帽印痕”,就更加引起他的懷疑。他暗暗提醒自己:來者不善,當心陷阱。為進一步證實自己懷疑是否可靠,程少恒突然大喊一聲:“告狀人抬起頭來!”彭玉磷本想低頭蒙混來試一試程少恒是否貪贓的真相,聽這一聲大喊,他無奈只得把頭抬起來。機警的程少恒稍一打量便發現彭玉磷胸前的腰牌。說時遲那時快,程少恒馬上故作鎮靜地把腳下那錠銀子踢了回去,并大聲斥責:“大膽刁民,你身為生員,還想行賄本官,該當何罪?”彭玉磷只得磕頭謝罪,退出大堂。程少恒望著彭玉磷的背影長長舒了一口氣:“好險??!”這一次,彭玉磷不但沒有試出程式少恒的貪財惡跡,反而認為人們的傳言有誤,覺得程少恒是個不受賄的清官,打消了原先的懷疑。
通過這次“假報案”事件之后,使程少恒清醒起來,真的改邪歸正成了清官。他從湖口遷任峽江知縣以后,就完全換了一個人。臨江府峽江縣是一個土地貧瘠,百姓生活困苦的窮縣,而且匪盜猖狂,社會混亂。程少恒上任后以德感民,以法治匪,大力發展農桑,同時減輕賦稅,扶貧濟困,使人民安居樂業,獲得很好的官聲。這些政績上告朝廷,皇上又特授他為興國縣知縣。在興國那里,程少恒更加清正廉明,深受人民愛戴和官府賞識。興國人民感恩戴德,在他離任時還以“萬民傘”相贈。
后來,家鄉的父老說:“養兒不怕癡,就怕無轉志”。程少恒迷途識返由貪官轉而變成清官的佳話流傳至今。
進寶狀元黃信一
相傳,店前鎮杏花村,從前出過一位進寶狀元。這位狀元叫黃信一(又叫黃先懿),住在店前河的西岸。他幼讀詩書,很有天分,又能習武善射,巡山打獵。
一天,他帶著獵犬背著弓箭,到河東岸的紅巖山上打獵。不料,剛進山就遇到三只白鹿,一公一母帶只小鹿在雜樹林中覓食,他喜出望外!聽老獵戶說過,白鹿是鹿中之寶,這機會可遇而不可求。他瞄好路徑放出獵犬一陣猛攆,三只鹿都被攆到山下的茅草坪里,茅草一人多高,不見了鹿的蹤影。突然獵犬一陣狂吠,兩只白鹿一躍起而起,縱身越過小河逃走,獵犬也尾追而去。憑著獵人的經驗他徑直到白鹿縱起的地方,不大費力的就將小鹿逮住。他急忙解下腰間的長手巾,連包帶裹地把小白鹿抱了回家。
那只小白鹿,出生不久,還在喝奶。只見它全身嫩毛雪白如玉,蹄殼和眼睛透著粉紅色,實在令人憐愛。黃信一的妻子正巧剛生過兒子,還在月子里,她擠下自己的奶水來喂小白鹿。一家人對小白鹿,就像對待自家的嬰兒一樣,生怕有個閃失。小白鹿似乎通人性,它性子溫順,不僅不怕人,還常到院子里蹦蹦跳跳,和小孩子們一同玩耍。
自從有了小白鹿,黃家的屋前屋后經常發現鹿的蹄印。那時,野物闖進山村是常有的事,誰也不在意。一天,黃信一清早出門,發現一對老白鹿竟然守在門前,令他一怔:莫不是老白鹿看自己的鹿兒來了?他有意讓它們與小白鹿親近,后來它們竟大膽地進來給小鹿喂奶。黃信一心里一酸,自后也就任憑它們來往。黃家本以為它們看過后就離開,誰知它們竟留在院子里,陪著小白鹿不走了。黃信一的心靈被深深觸動:真是人畜一般親情無二?。拇怂展俨淮颢C,一心在家攻書,與全家人盡心盡意飼養好三只白鹿。久而久之,黃家“人鹿共處”的事被傳開,遠近的鄉鄰趕來看稀奇,許多商客也聞訊出高價索買小白鹿,黃信一只一句話:金不換!
黃信一居住的村莊是個畈區,村里栽了很多杏樹,一到春天杏花盛開,峰蝶飛舞,人就像在花海里穿行一樣,景致美極了。每年這季節學友也來他家吟詩作賦,與他同游司空山。安慶府作小吏的學友,這年又依約前來,還專為他帶來一張朝廷的文告。文告說,本朝新主登基,在京城新建“御園”,要廣征天下珍禽異獸。學友的良苦用心,信一心中明白:白鹿是獸中之寶,一個百姓人家如何能安安穩穩地長久養著三只白鹿?這事要是朝廷得知,招來的是福,是禍?再說白鹿進了御園說不定還能傳宗接代呢。他權衡再三,最后拿定主意:進京獻寶的意愿,知府大喜,急忙具奏章進京,并親處接送寶物。
進京獻寶是大喜事,黃家選擇黃道吉日。啟程這天,黃氏家族的長輩和村里的鄰居,吹吹打打趕到店前河邊送行,白鹿上了安慶府派來的特制竹排順流而下,一路順風,到了京城。知府上金殿奏報皇上:平民黃信一敬獻獸三只,請皇上驗寶賜封?;噬袭敿磾[駕御園在“鹿苑”看到三只招人喜愛的白鹿,滿口贊揚“好寶、好寶”??潼S信一忠君報國,進寶成功。
第二天,皇上御賜黃信一“進寶狀元”并留京城任職。黃信一謝恩,同時具奏:小民慣居山野,志樂田園,不善為官,請準回鄉耕讀為本。皇上很欣賞他的志向,加賜金銀錦緞,準其回鄉。談起寶物,皇上意猶未盡,問道:狀元公,此寶得于何處?黃狀元答道,山間草坪小河邊。皇上說:得寶之地就叫“白鹿坪”、“白鹿河”吧?;噬嫌謫柕溃籂钤珣汆l情重,想必家鄉風光如畫?狀元回奏道:家居小村杏樹成林,花香十里,遠近聞名?;噬险f道:既然如此,那就賜狀元家鄉名叫“杏花村”。黃信一謝過萬歲,衣錦榮歸,終生樂守田園?!斑M寶得狀元”的佳話和皇上所封的地名,一直傳到今天。
管仲舉諫齊桓公
戰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深謀遠慮,富有遠見。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獲得了軍事上巨大的勝利,陸續消滅了散布在各個地方的割據勢力,只有強硬的楚國還沒有臣服齊桓公。
連戰皆捷的幾位大將建議齊桓公:“您為什么不一鼓作氣,出兵討伐楚國,一統江山呢?我們隨時為您效勞!”
這番話說到了桓公的心上,他看著手下將領主動請戰,心中甚是歡喜,于是決定出兵。管仲得知齊王出兵,馬上前去阻止,勸道:“現在可不是攻打楚國的好時機,大王你千萬不要草率行事!”
“為什么?你沒有看到現在士氣大振嗎?而且我國糧草充足,我實在找不出時機不成熟的理由!”齊桓公有些不解。
“我們連續征戰數次,兵馬早已疲憊不堪。再說楚國和其他諸侯國不一樣,它實力雄厚,國力強盛,現在進攻實在很危險!”
“那我們就眼看楚國繼續強盛下去嗎?難道等著它把我消滅了不成!”齊桓公著急了。
管仲笑著說:“我自有辦法,而且保證你一年之內不動一刀一槍,不傷一兵一卒,就讓他降服!”
齊桓公半信半疑,但看著管仲胸有成竹,就放手讓他實施既定的計劃。管仲命人鑄造了不計其數的銅幣,然后派一百名商人去楚國買鹿,臨走時囑咐他們說:“齊桓公特別喜歡觀賞鹿,愿以重金購買活鹿?!?/p>
商人們到了楚國后,四處懸賞購買活鹿。梅花鹿在楚國很普遍,不值錢,兩枚銅幣就能買到一頭,人們大都把它們宰殺了吃肉。楚國人一聽有人重金購買活鹿,于是紛紛到山上捕獲。隨著獵鹿人的增多,鹿越來越少,而鹿的價格也一漲再漲,從開始的5枚銅幣到10枚銅幣。幾個月之后,商人又抬高了價格,40枚銅幣一頭。在當時,40枚銅幣可不是小數目,能買2000斤糧食。楚國上下見有利可圖,都放棄自己的行當去尋找野鹿。農民變成了獵人,戰士也不顧紀律,上山捕鹿。
不知不覺,一年就快到了。管仲對齊桓公說:“您現在可以召集人馬,出兵楚國了?,F在楚國只有數之不盡的銅幣!農民因為獵鹿荒廢了田地,沒有充足的糧草供應;士兵因為獵鹿無心操練,喪失了作戰的技巧和能力。成熟的時機已經到了!”
齊桓公聽從管仲的意見,放出發兵的消息。楚成王見糧源斷缺,人民因為饑荒四處逃亡,士兵都無心戀戰,如果自己勉強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條。他連忙派使臣向桓公求和,心甘情愿地歸順了齊國。
浪子回頭金不換
周處是晉朝義興縣人,因為年輕的時候好惹是生非,被當地人們視為禍害。
那時候,在義興縣境內的大河里出現了一條蛟龍,同時在義興縣山里又有只斑額吊睛猛虎,它們都時常在河里、在山上侵害老百姓。當地人們都把周處同蛟龍、猛虎一起看作是“三個禍害”,而這“三個禍害”中又以周處更加厲害。為了除掉侵害老百姓的禍害,曾經有人勸說周處上山去殺死那只斑額吊睛猛虎,到河里去斬除那條危及鄉里的蛟龍。
周處聽人勸說后,立即上山去殺死了斑額吊睛猛虎,接著又下山來到有蛟龍作惡的河邊。當蛟龍露出水面準備向他撲過來的那一剎那間,說時遲,那時快,周處轉眼間便跳下河去舉起手中鋒利的砍刀,向作惡多端的蛟龍頭上砍去。那蛟龍為了躲避周處的刺殺,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沉入水底,在大河里游了幾十里路遠。周處一直緊緊地跟著它,同樣是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沉入水底。就這樣,三天三夜過去了,地方上的人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人們都在為這“三個禍害”的滅亡而奔走相告,互相慶賀。
誰知周處在殺死了蛟龍后,又突然浮出水面,游到了岸邊。當他上到岸上來時,看到人們正奔走相告,都在為他已不在人世而互相慶賀,這時他才曉得自己早已被人們認為是禍害了。這是為什么呢?他捫心自問,經過一番仔細的反省之后終于有了改過自新的念頭。于是,他到吳郡去尋找陸機、陸云兩兄弟。因為陸家兄弟是當時遠近聞名的受人尊敬的大文人、大才子,周處是想請陸家兄弟開導思想,指點迷津。
周處頭腦中帶著疑惑來到吳郡陸家的時候,陸機不在家,正好會見了陸云,于是他就把義興縣人為什么恨他的情況全部告訴了陸云,并說明自己想要改正錯誤重新做人,但又恨自己年紀已經不小了,恐怕不能干出什么成就,因此請陸家兄弟指點迷津。陸云開導他說:“古人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貴的;何況你現在還年輕,前程還是滿有希望的?!标懺平又f:“一個人怕只怕沒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擔心美名不能夠傳播開去呢?”
周處聽了陸云這番話后,從此洗心革面、改過自新。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后來終于成了名揚四方的忠臣孝子。
楊震拒金表清廉
楊震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人。他為人正直,名譽清白,備受人們的推崇,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威望。朝廷珍惜他這個人才,于是提拔他擔任荊州刺史。
楊震為官有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發掘人才,許多有才華的人因為他的推薦得以飛黃騰達,王密就是其中的一個。起初,王密只是荊州地區的一個名士,后來受到了楊震的重用,擔任了山東昌邑縣的縣令。
王密現在在官吏中享有名氣,時時想起楊震對自己的幫助。心想:要不是楊震的推薦,自己還不知道哪天才有出頭之日呢!他決定借機報答楊震的知遇之恩,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兩年后,楊震被調往山東東萊任太守。王密覺得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因此盛情邀請楊震在上任途中務必到昌邑敘敘舊情。盛情難卻,楊震只好恭敬不如從命,在昌邑停留了幾日。王密生怕有所怠慢,安排得無微不至,吃穿住用行都不用楊震操心。
臨行前的晚上,楊震正要入睡,王密推門進來,客氣地說:“沒有大人您,也就沒有我王密的今天,這個恩情我不知用什么來報答。這里是我的一點心意,權作送給您的盤纏。”說完,就從身后掏出十斤黃金。
楊震見狀大吃一驚,好言勸道:“盤纏我還是有的,你不必操心。我平生以清廉嚴格要求自己,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氣!你收起來吧!”
王密回答說:“這只是我的一片心意,既不是行賄受賄,也沒有買官鬻爵的嫌疑,是我們個人的交情?,F在天這么晚了,這件事情誰也不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
楊震在這些事情上是非常認真的,見他執迷不悟,而且說得有條有理,不禁心生怒氣,訓斥道:“你不要再說下去了,今天的事情已經有四個人知道了,這已經足夠我拒絕你了!”
王密好奇地問:“怎么有四個人呢?”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難道還不夠多嗎?”楊震的反問擲地有聲。王密只好慚愧地收拾起那些黃金,悻悻地離開了。
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楊震在做官期間,為政清廉,從來不授受任何禮品和禮金。全家人也沒有因為他做官而享受一天的安逸,仍然和以前一樣,過著儉樸的生活。
有人善意地勸說他應該趁現在做官的便利,置辦一些田產和房屋,也好為子孫后代留條退路。但每次楊震都堅定地說:“我一輩子沒有沾染上有損我清白的事情,一旦上了貪船,什么時候靠岸就由不得自己了。這種事情我不會做的,當著別人我不會做,我一個人的時候也不會做!”
“那你能給你的子孫們留下什么呢?”別人問。
“別人都會說他們是清官的后代,這筆遺產就夠他們受用一生了!”楊震自豪地回答。
劉備直言勸誡許汜
東漢末年,劉備和許汜交情深厚、不分彼此。
一天,劉備和許汜一邊煮酒一邊閑談,好不愜意。最后,話題談到當世的著名人物,許汜評論起徐州的陳登,不屑一顧地說:“陳登那人太沒有教養,這種人不值得結識?!?/p>
劉備覺得他的這番話很突然,就直接問道:“是嗎?在我看來好像不盡然。你這樣說有根據嗎?”
“當然有!”許汜顯示出幾分惱怒,“我前幾年專程親自登門拜訪他,誰想到他一點誠意也沒有,根本就不講究什么待客之道。他對我不理不睬不說,最讓我氣憤的是他竟然安排我到一張放在房間角落的小床上休息。他分明是狗眼看人低!”
劉備靜靜地聽完,隨后爽朗地笑了,說道:“他這樣做也不是沒有他的道理!”
許汜很驚異于劉備的直言不諱,感到迷惑不解,又想為自己辯解,于是問道:“你這樣說是什么意思?”
劉備雙手搭在他的肩上,說道:“你在外面已經有很大的名氣,別人對你的要求自然要比一般人高?,F在兵荒馬亂,百姓受盡了苦頭,吃不飽、穿不暖。但你對這些毫不關心,偏偏想著誰家有肥沃的良田出售,誰家會轉讓大房子,還想從中漁利占便宜,陳登最不喜歡這種人。你想想陳登會樂意和你說真心話嗎?”
劉備繼續坦率地說,“他還給你安排小床,算是不錯了。說句真心話,如果我是他,不把你轟出家門,恐怕也會讓你睡在地上,連一張床板都不會給你!”
劉備說完,仍然和顏悅色地看著許汜,沒有絲毫嘲諷之意。
許汜早就紅了臉,聽完劉備這一番直言勸誡,這才意識到自己有這么多的缺點,不禁心悅誠服,決心改正。
因為你不夠忠誠
小鄭跳槽到了一家公司任主管,可沒過多久就接到了解聘通知書。她感到大惑不解,就去找老板問個究竟。老板反過來問了她兩個問題,讓她回答“是”或者“不是”。
一個是:“你去德國培訓是以前的公司花錢委派的嗎?”
小鄭回答:“是?!?/p>
另一個是:“你跳槽是因為工資太低了嗎?”
小鄭回答:“是?!?/p>
老板說:“這就是解聘你的原因,因為你不夠忠誠?!?/p>
小鄭急忙說:“可是——”
老板打斷鄭麗的話:“我不想聽你辯解什么。”
小鄭只好一聲不響地離開了公司。開始她弄不明白老板為什么問她這樣兩個問題,不久,原來公司的同事給她打電話告訴她,老板開會說她剛跳槽就被炒了魷魚,是因為她對以前的公司不夠忠誠,難保她有一天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來。
原來,小鄭以前的老板和現在的老板是朋友關系,現在的老板從小鄭以前的老板那得知這一情況的。
這都怪小鄭跟老板鬧翻了。小鄭跳槽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待遇問題。她老是在老板面前抱怨工資太低,要求漲工資,兩人經常發生爭吵,老板指責她忘恩負義,公司花錢讓出國深造,現在卻抱怨工資太低。老板告訴她,你干出成績來,工資很自然就給你漲上去。她聽了老板的話,準備在公司干出成績來。有一天同學聚會,看著原不如她的同學,后來都升了職,并且收入比她高出幾倍。她聽后心里有點不平衡,心想他們的能力并不怎樣,卻混得如此好。她下定決心要找一家大的公司,來證明自己能力并不比他們差。后來,寫好辭職報告,還沒等老板批準了,就離開了公司。
“傻”人有“傻”福
威廉·莫里斯和他的哥哥都在美國打工,他們的工作是在一個碼頭的倉庫里給人家縫補篷布。兄弟兩人都很能干,做的活兒也精細。但威廉·莫里斯與哥哥不同的是,當他看到丟棄的線頭碎布也隨手拾起來,留做備用,就像給自己家做事一樣。
有天夜里,威廉·莫里斯被暴風雨驚醒,他想都沒想就從床上爬起來,拿起手電筒沖了出去。哥哥怎么攔不住他,直在后面罵他是個傻瓜。威廉·莫里斯跑到露天倉庫里,仔細檢查了一個又一個貨堆,并順手把被風掀起的篷布重新蓋好。沒想到,老板也不放心這些貨物,就開著車過來看一下,正好遇到了已被淋成落湯雞的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的誠實和負責得到了老板的信任,他被直接晉升為分公司的總經理。分公司的大小事務都是威廉·莫里斯一人說了算,威廉·莫里斯的哥哥不止一次地對他說:“給我弄個好差事干干。”威廉·莫里斯都沒有同意,雖然這對他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他深知哥哥的能力是不能勝任其職的。哥哥直罵他六親不認,說他:“你真傻,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
上一篇:忠經全集《政理章第七》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忠經全集《兆人章第六》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