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進入20世紀初,中國注定是個動蕩時期,軍閥割據,民不聊生。革命浪潮風起云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國民黨進行瘋狂鎮壓,企圖將剛剛燃起的革命火種撲滅,然而卻激起了更加強烈的反抗。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武漢召開了著名的“八七”會議,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并把發動農民在秋季舉行武裝暴動作為當時最主要的任務。毛澤東受黨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
8月12日,由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修水縣城成立,起義部隊約5000人。1927年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隨后起義部隊分多路向長沙進攻。
這天正是中秋節,毛澤東隨第三團向瀏陽白沙挺進,首戰告捷。又占領東門,再次取得勝利,部隊暫時休整。第二天上午,毛澤東正在臨時團部開會,不久就聽到槍聲。毛澤東隨即中止了會議。原來在警戒時因有一條小路防備不周,被敵人摸了上來,占領了制高點,對三團突然襲擊,經過數小時激戰,三團作出了很大的犧牲,才從東門撤至白沙上坪。黃昏,有通訊員從平江送來消息,第一團在攻打平江時,因為收編的地方武裝第四團邱國軒部臨陣反悔,對一團突然襲擊,致使一團損失慘重,團長鐘文璋失蹤。晚上,攻打瀏陽縣城的二團也傳來消息,因沒有及時撤退遭到圍攻,只有少數同志突圍出去。
面對三路起義部隊失利的情況,毛澤東于當晚召開第三團干部會議,提出放棄原定攻打長沙的計劃,暫時向江西萍鄉方向轉移。隨即派人通知第一團盡快與第三團會合。并致信中共湖南省委,建議停止執行長沙暴動的計劃。9月17日,盧德銘、余灑度率領的第一團與第三團在上坪會合,經緊急研究后,一致同意毛澤東等多數人主張的向南撤退意見,決定三個團在瀏陽文家市會師。
二
瀏陽文家市,湘東邊陲一個小鎮,與江西萬載、宜春、萍鄉三縣交界,古有“東南鎖鑰,吳楚咽喉”之稱。這里孕育著古老的花炮文明,唐代以來,文家市一直是花炮產品及原材料的聚散地,使得這塊土地更多地呈現出剛毅、硬朗、火爆的文化底蘊。這里群山環抱,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和所有中國農村一樣,這里正在經歷著黑暗時代給予的煎熬。地主惡霸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從江西、湖北流竄過來的土匪隔三岔五光顧,搶糧搶物,強暴婦女,稍有反抗,輕則一頓毒打,重則還會招來殺身之禍。文家市的百姓又怕又恨,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曾有一首民謠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文家市,三不管
地主老財霸一方
谷未進倉來收糧
賣兒賣女度饑荒
胡子來了更猖狂
雞飛狗跳人心惶
何時才有出頭日
平平安安度時光
對于文家市,毛澤東是有感情的。他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多次到過文家市同學陳紹休的家里,并小住過一段時間,還在陳紹休家的地坪里栽種兩棵板栗樹。毛澤東對文家市人說:我外婆姓文,來到文家市,就是到外婆家了。毛澤東每次來到這里,都利用一切機會下煤窯、進工廠,拜訪名流,結識鄉紳。發動組織群眾,宣傳革命真理,播灑紅色種子,培養了一批先進分子。這次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選擇文家市作為會師地點,也是考慮到這里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和相對便捷的進退路線。
毛澤東作出會師文家市的決定后,命令第三團擔任先頭部隊,對文家市反動武裝進行清剿,為全師會師掃清障礙。三團首先要拔掉的就是團防局這顆釘子。三團大多是瀏陽本地人,地形熟悉,情況清楚。到達文家市后,一營長張子清率部包圍了團防局。
而此時的團防局里已殺氣騰騰,國民黨清鄉辦主任、大惡霸孫發遜和三十多個部下正準備搞一個“正風清源”的啟動儀式。他雙手叉腰,站在臺階上,大聲叫道:“今天要殺了陳盛龍,給老子的活動祭旗,他敢造反,我看他是活得不耐煩了!”陳盛龍是文家市農會活躍分子,被抓后關押在縣團防總局。革命軍第二團打到瀏陽縣城時,放了他和所有的政治犯。誰知他剛回到家,又落到了孫發遜的手里。孫發遜正好要殺一個革命分子以儆效尤。就在他正準備下令動手時,“噼噼叭叭”一陣密集的槍聲,只見劊子手的頭上一股鮮血噴出,連哼都沒有哼出來一頭撲倒在地上。孫發遜還未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聽殺聲四起,革命軍仿佛從天而降,一下子包圍了團防局。他嚇得屁滾尿流,慌忙帶著幾個隨從從后門沖出,向棺材嶺方向逃跑,連拴在街上的馬也顧不上騎了。
9月19日,第一團、第二團余部和安源爆破隊相繼到達文家市,與第三團會師。三個團尚有1500人。
“會師啦!會師啦!”不管認不認識,這些經過了生死考驗的革命軍戰士們變得格外親切。大家激動地相擁在一起,相互傾談這十來天在各地戰斗的經過,為勝利會師而歡欣鼓舞,也為失去一些戰友而感到痛心。
各團隨后派出政工人員開展宣傳工作,在街頭張貼標語;還深入街頭巷尾,宣講秋收暴動的偉大意義和目的;講解共產黨的政策和革命軍的紀律,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和土豪劣紳的罪行。革命軍還在文家市街頭和里仁學校的墻壁上和街頭用土紅寫了“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等很多革命標語。群眾熱情參與,斗志昂揚,紛紛要求革命軍帶領他們打土豪。毛澤東等同志見到這種情況,立即派人組織群眾就地召開了控訴會,揭露地主惡霸的滔天罪行。革命軍揪斗處決了彭伯堂、劉富貴等幾個罪大惡極的地主惡霸,沒收了這些人的田地,打開錢庫、油庫、鹽倉、谷倉,把他們剝削來的糧食和財物等全部沒收,分給了貧苦百姓。
“共產黨的軍隊來了!毛委員來了!” 文家市人民齊集街頭,奔走相告,放著鞭炮,擺著茶水,熱烈歡迎秋收起義部隊。整個文家市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
晚上,天氣突然變了,狂風裹挾著大雨劈頭蓋腦澆下來,仿佛要把大地掀翻。毛澤東在里仁學校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他與大家一起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革命經驗不足,準備不足,聯系群眾不足,對敵形勢估計不足。盲目冒進,盲目貪大。鼓勵大家不要因為眼前的失敗而喪失革命信心。在討論工農革命軍的行動方向的問題時,毛澤東否定了師長余灑度等堅持的“取瀏陽直攻長沙”的意見,在總指揮盧德銘等人的支持下,通過了毛澤東關于放棄進攻長沙的主張,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贛南等農村山區去,尋求落腳點,以保存實力,再圖發展。
在革命的關鍵時刻,在生死存亡的命運關頭,毛澤東以一個政治家的遠見,頂住了主要由外國人組成的共產國際的不當指揮,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次日清晨,大雨過去,一切都顯得格外干凈、清新。毛澤東在里仁學校操坪向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全體人員講話,宣布中共前敵委員會關于不打長沙轉兵向南的決定。毛澤東說:中國革命沒有槍桿子不行,沒有自己的隊伍不行。這次秋收起義,雖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的武裝斗爭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干革命就要不怕困難。我們有千千萬萬工人和農民群眾的支持,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繼續勇敢戰斗,勝利是一定屬于我們的。我們現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要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現在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要到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去,發動農民群眾,實行土地革命。
毛澤東鏗鏘有力的聲音像一座燈塔,給黑暗里前行的人指明了方向。
部隊在文家市休整兩天后,隨即沿羅霄山脈南下,向敵人力量薄弱的江西萍鄉、蓮花和井岡山進發,開始了中國革命由農村包圍城市的新征程。
三
文家市會師紀念館坐落在鎮東南的老街上,一墻之隔就是里仁學校,幾棵古樟如綠色錦緞披在學校鵝卵石鋪就的操場上。八十九年的風雨沖刷,學校大門兩側粉白的墻壁上依稀可以看出一些涂改的字跡。這是紅軍和白軍你寫我涂、你涂我寫的結果。院內后院有一條 “工農暴動萬歲” 的完整標語,似乎還在講述著風云激蕩的歲月。里仁學校的圍墻有一處豁口,當年毛澤東在操場演講時,有兩個十多歲的小家伙就趴在豁口上聽得入了迷,三年后,兩個小家伙相約投身了革命,他們就是后來共和國的總書記胡耀邦和開國將領楊勇。
慕容楚強是至今還健在的幸存者,他清楚地記得當年的情景。他隨二團攻打瀏陽縣城。由于沒有任何實戰的經驗,加上麻痹大意,被國民黨從長沙調來的軍隊反包圍。建制被打亂,人員被沖散,部隊傷亡慘重。慕容楚強也負了傷。他忍著疼痛尋找戰友,在衙背街碰上了二班長潘心源,兩人相約一同去團部找團長王新亞。他們來到團部,建議當晚黃昏撤出縣城,向文家市一帶轉移,與一、三團聯絡后再作決定。王新亞沒有聽取他們的意見。潘心源和慕容楚強只得帶著十多個人天快黑后從瀏陽縣城趕往文家市。眼睜睜地看著一支革命隊伍就這樣被斷送,兩人都傷心地哭了。慕容楚強和潘心源因為負了傷,后來沒有隨部隊再出發,他們回到當地發動群眾,聯絡各路武裝力量,開展地下工作,在另一戰線上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
文家市許多人的家里,都掛有烈士家屬證書,這是他們的先人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犧牲的證明,也是他們的驕傲。當年的秋收起義和以后漫長的革命歲月,文家市有三百多名農民和礦工,告別父母,告別妻兒,積極報名參軍,有的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而瀏陽一個縣就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兩萬烈士,也成就了李志民、王震、楊勇、宋任窮等三十二位將軍。
走在文家市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我感到了她的厚重。這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繁華的街道,漂亮的農舍,整齊的鋪面,一切是那樣的平和、安閑。只有會師紀念館靜靜地佇立在老街的一角。然而,即使是在喧鬧的集鎮,它也是那么威嚴,那么神圣。
上一篇:《風雅紹興(外一篇)》黃麗娟散文賞析
下一篇:《風雨釣鰻記》吳安欽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