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人章第六
【原文】
天地泰寧,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則陰陽風雨以和,人賴之而生也。是故祗承[1]君之法度,行孝悌[2]于其家,服勤稼穡[3],以供王職,此兆人[4]之忠也。《書》云:“一人無良,萬邦以貞[5]。”
【注釋】
[1]祗承:恭敬地遵守。 [2]孝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也作孝弟。 [3]稼穡:種植和收割。泛指農業生產勞動。 [4]兆人:指百姓。 [5]“一人無良”二句:天子道德品行高超,天下百姓都會忠于他。一人,指天子。元,大。良,好,善。貞,正,純正。
【譯文】
普天之下安泰祥寧,這是君王的品德感化所至。只要君主的恩德彰明廣大,那么就會陰陽調和、風調雨順,百姓就能靠自然界的調順而生存。因此民眾應當恭恭敬敬地遵守君王所制定的各種制度、法令,在家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勞動搞好生產,以滿足家用,并向君主上繳賦稅。這就是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所應恪守的忠道。《尚書》上說:“天子道德品行高超,天下民眾都會忠于他。”
【解析】
忠誠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義務,你是一個國家的公民,你就有義務忠誠于國家,因為國家給了你安全和保障;你是一個企業的員工,你就有義務忠誠于企業,因為企業給了你發展的平臺;你是一個老板的下屬,你就有義務忠誠于老板,因為老板給了你就業的機會。忠誠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忠誠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忠誠賦予你工作的激情,忠誠的人感覺工作是享受,不忠誠的人感覺工作是苦役。拿破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還說:不忠誠于統帥的士兵沒有資格當士兵。
忠誠是對一個人的最深度的評價。忠誠是對自己所堅守的信念的忠實和虔誠。戀人對于愛情,需要忠誠;朋友對于友誼,需要忠誠;員工對于企業,需要忠誠;甚至自己對自己也需要忠誠。任何人都有責任去維護和信守忠誠,這是對自己、對團隊的一種負責的態度。喪失忠誠,就是對責任最大的傷害,也是對自己品行和操守最大的褻瀆。
典例闡幽
孝子黃香
黃香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官位不高,最高職務是魏郡太守,大約也就是一個四品官員。但他生命歷程中有兩個亮點:一是他9歲時,母親去世,他對父親格外孝敬,夏天他將床枕扇涼,冬天用身體把被褥溫暖后,才讓父親安睡;二是他在很小的時候,便廣泛閱讀儒家經典,精心鉆研道德學術,能寫文章,當時京師稱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漢章帝還曾特許他到宮中藏書之所東觀讀書。孔子曾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尊敬長輩,友愛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黃香的這種品行正符合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標準。舊傳元代郭守正挑選了歷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輯成《二十四孝子》一書,作為做人的楷模,黃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來,黃香一直被人們所推崇。
黃香在小的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母親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不讓父親操心。
冬天到了,天氣非常寒冷。那時,貧窮人家里沒有任何的取暖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變得冰涼。他想,這么冷的天,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是不安。為了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鋪好被子,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溫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夸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子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大汗,手里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爸爸心疼地問道“這么熱的天,你干什么呢?”
黃香說:“屋里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好讓您睡覺。”
父親聽后,緊緊地將黃香摟在懷中,說:“我的好孩子,蚊子是被你用扇子扇出去了,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此后,黃香為了讓父親能夠休息好,每天吃完晚飯后,他總是拿著扇子,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后,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后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唐太宗和大理寺少卿
唐貞觀年間,在太宗李世民的倡導之下,朝廷開展了大規模的選拔推薦人才的活動。由于這個活動規模聲勢宏大,就有人打算渾水摸魚。太宗聽說有人謊報官階和資歷,就命謊報的人自首。并警告說,如果不自首,一經查出,便處以死刑。
過了不久,有一個謊報資歷的人事情泄露了。大理寺根據國家的法律,將這個人判處了流放。
太宗聽說這件事以后,就把大理寺少卿戴胄找了來,問他:“你本來知道我當初下的詔書上說,不自首的人處死刑。現在,你判處他為流放,這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我說話不算數嗎?”
戴胄回答說:“要是陛下當時就殺了他,這不是為臣的所能管到的。但是,現在你既然已經把他交給大理寺處理了,我就不能違背法律。”
太宗問戴胄:“那么,你自己遵守了國家法律,卻讓我說話失去信用嗎?”
戴胄說:“法律,是國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保證,國家的信用才是最大的信用。您所說的話,只是當時憑著一時的喜怒講出來的罷了。陛下一時發怒,想要殺死他。后來知道不能這樣,才將他送給大理寺按照法律處理。這正是您忍耐小的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的結果。我覺得陛下的做法非常可貴,因此很值得珍惜。”
聽了戴胄的這番話,太宗說:“在我執法有誤的地方,你能夠糾正我,我非常感謝你。”
于是,太宗李世民改變初衷,同意了大理寺的判決。
客死他鄉的北宋“脊梁”
寇準出生在關中道渭河邊一個貧苦的農民家中。他17歲時父親就死了,自幼跟著母親飽受人世間的艱辛。19歲那年,寇準趕赴開封參加宋太宗親自主持的全國會試。在殿試大堂下,年輕的寇準面對太宗的提問,對答如流,顯示了卓越的才華。皇帝非常欣賞他的才識和剛直的性格,便破格錄取了他,那時他還不足20歲。
寇準被宋太宗錄取后的第二年,就去四川巴東縣當了知縣。寇準到了那兒不到半年,巴東縣就政通人和、百業興旺。老百姓親切地稱年輕的寇知縣為“寇巴東”。
宋太宗非常器重寇準,提升他為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主持官員的考核與選拔工作,把組織人事的大權放心地交給了寇準。寇準不畏強權,公正不阿。無形之中,得罪了很多權貴。一天,他騎著馬匆匆趕去辦事,突然,街旁閃出一人攔住他的馬,連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此事很快傳到了太宗耳里。太宗非常生氣,訓斥道:“我聽說有人喊你‘萬歲’了?”寇準連忙說:“陛下,這一定是有人陷害我……”太宗氣還沒消,說道:“哼!聽說你當時還挺高興的,明天你就到青川去吧!”
寇準離開京城還不到一年,朝廷里就亂成了一鍋粥。太宗一道圣旨,又將寇準召回京城,拜為參知政事。面對爛攤子,寇準掄起了改革大斧。這使許多當權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很快,以馮拯等人為首的守舊派結成了反對陣營,把朝廷攪得終日不寧。此時,太宗皇帝年齡已經大了,過早地出現了老年癡呆的跡象,他聽信讒言,將寇準貶為鄧州刺史。
寇準被貶到鄧州后兩年,趙恒當了皇帝。權衡再三后,真宗皇帝任用寇準為宰相,寇準又一次回到了宋王朝的權力中心。
1004年,北方遼軍大舉南侵,一天之內就有五次告急文書飛到朝廷。真宗皇帝大為震驚,滿朝文武大臣都十分害怕,皇帝身旁一幫投降派主張向南京逃跑,向成都逃跑。寇準站出來對著投降派憤怒地說:“誰再為陛下出南遷的歪點子,誰就是大宋朝的千古罪人。遼軍沒什么了不得的,如果陛下御駕親征,一定會把遼軍打回老家去的。”
真宗皇帝聽了寇準的話點頭說:“你說得對,我御駕親征,一定要把遼國人打回老家去!”
宋軍在寇準的指揮下,連獲大勝。在澶州前線,膽小的真宗就是不敢過黃河,寇準又極力勸說:“陛下,過吧!背水一戰,想當年,楚霸王項羽把船都砸漏了……”
真宗說:“我知道……不過,書上寫的不能全信,可別把我那龍船給砸了!”
寇準把真宗帶到了黃河北岸。在兩軍對峙的戰場,真宗皇帝如從天而降出現在澶州北城樓上。宋軍官兵遠遠望見黃龍御旗,頓時歡呼聲回蕩在數十里外,遼軍一聽宋朝皇帝來了,斗志一下子就垮了。寇準指揮宋軍乘勢進攻,遼軍倉皇逃竄,主帥中箭身亡,官兵大半被俘。從那之后,宋遼息兵,雙方簽訂了睦鄰友好的“澶淵之盟”。
那些曾主張逃跑的大臣們,忌恨寇準的功績,又怕寇準問他們的罪。他們相互勾結,要把寇準趕下臺。他們向真宗進讒言說:“陛下,歷來戰爭就像賭博一樣。寇準讓陛下上前線,實際上是把陛下作為賭注。萬一仗打敗了,陛下還有性命嗎?”對寇準本來就有猜忌的真宗,不由得怒火萬丈,撤了寇準的宰相職務,讓他到陜州去當了知州。這年寇準45歲。
13年后,58歲的寇準再次被真宗詔回朝廷任宰相。這時的北宋王朝,已是千瘡百孔。真宗皇帝得了腦血栓后,劉皇后把持了朝政,她的兄弟魚肉百姓,干了很多壞事。寇準不畏強權,把劉皇后的兄弟處死,為老百姓除了個大害。劉皇后由此對寇準恨之入骨,她和近臣丁謂內外勾結,多次誣陷寇準,使真宗又一次把寇準貶到相州去當刺史。可劉皇后心里還是不踏實。等到真宗去世后,劉皇后便將寇準一貶再貶,從河南相州的刺史貶為湖南道州的司馬,再貶到廣東雷州的司戶參軍,流放到遠離朝廷的荒野之地。
寇準63歲時,病死在雷州司戶參軍的崗位上。臨死時他還往窗外看呢,兒子說:“父親,您就別看了,朝廷早把您給忘了!”寇準說:“我是看天晴了沒有,雨都下了好幾天了,老百姓的莊稼別淹了!”
40多年的宦海生涯,寇準從“寇巴東”到樞密院直學士、堂堂宰相,這一生歷盡坎坷,最后從高處不勝寒的相位被貶到小小的司戶參軍。但他剛直的性格,為民請命的精神,卻流芳千古……
做個言而有信的人
我國古代尤其講究人與人之間要重承諾、守信用。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國時,蜀漢建興九年,諸葛亮用木牛運輸軍糧,再出兵祁山(今甘肅禮縣東北祁山堡),第四次攻魏。魏明帝曹教親自到長安指揮戰斗,命令司馬懿統帥費曜、戴陵、郭淮諸將領,征發雍、涼二州精兵三十余萬迎戰蜀軍。司馬懿調齊軍馬,留費曜、戴陵二將屯扎,然后率大軍直奔祁山。諸葛亮見魏軍兵多將廣,來勢兇猛,不敢輕敵,命令部隊占據山險要塞,嚴陣以待。魏蜀兩軍,旌旗在望,鼓角相聞,戰斗隨時可能發生。在這緊要時刻,蜀軍中有八萬人服役期滿,已由新兵接替,正整裝待返故鄉。魏軍有三十余萬,兵力眾多,連營數里。蜀軍中這八萬老兵一離開,就顯得單薄了。眾將領都為此感到憂慮。這些整裝待歸的戰士也在憂慮,生怕盼望已久的回鄉心愿不能立即實現,估計要到這場戰爭結束方能回去了。
蜀軍將領紛紛向諸葛亮進言,要求八萬兵士留下,延期一個月,等打完這一仗再走。諸葛亮斷然拒絕道:“統帥三軍必須以遵守承諾、堅守信用為本,我豈能以一時之需,而失信于軍民?”諸葛亮停了一停,又道:“何況遠出的兵士早已歸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兒終日倚門而望,盼望著他們早日歸家團聚。”遂下令各部,催促兵士登程。此令一下,準備還鄉的士兵開始感到意外,接著欣喜異常,感激得涕淚交流。他們反而不愿走了,紛紛說:“丞相待我們恩重如山,我們理應誓死殺敵,以報大恩。”他們一個個自愿報名,要求留下參加戰斗。那些在隊的士兵也受到極大的鼓舞,士氣高昂,摩拳擦掌,準備痛殲魏軍。諸葛亮在緊要關頭不改原令,使還鄉的命令變成了戰斗的動員令。他運籌帷幄,巧設奇計,在木門設下伏兵。魏軍先鋒張邰,是一員勇將,被誘入木門埋伏圈中,弓弩齊發,死于亂箭之下。蜀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魏軍大敗,司馬懿被迫引軍撤退。諸葛亮犒勞三軍,尤其褒獎了那些放棄回鄉、主動參戰的士兵。蜀營中一片歡騰。
諸葛亮取信于士兵,寧肯使自己一時為難,也要對士兵、百姓講誠信。他深知一次欺詐的行為可能會解決暫時的危機,但這背后所隱伏的災患卻比危機本身更危險。
文彥博立信安民收鐵錢
宋朝至和年間(1045—1056),長安城里都傳說鐵錢快作廢了。
文彥博接到底下人的通報,心里還不信呢:“怎么會有這回事?我一定要去查個水落石出。”第二天早晨,文彥博換上一身便裝,到店鋪、商行私訪。于是長安城里集市買賣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這時一處越來越高的爭吵聲吸引著他走上前去看個仔細。
一個三十多歲的商人買了一匹絲綢,付出幾吊鐵錢后剛欲轉身離去,那賣絲綢的中年商人一把拉住他:“喂,你留下達幾串廢鐵錢,讓我全家老小喝西北風去?告訴你,朝廷要廢除陜西鐵錢啦,快,回家拿銅錢來!”那青年商人當然不甘示弱,兩個人一下子爭吵起來。一會兒,店內外觀者如云。文彥博一聽中年商人的話,佯作啥事也不懂的樣子,連忙問他:“這位老板,你這消息怎么來的?讓朝廷知道,可是要殺頭的呀!”
那中年商人沒好氣地轉過頭,白了文彥博一眼:“你這位先生是外地人吧?告訴你,長安城里都在傳說,有人上書皇上,請求廢除陜西鐵錢。皇上一時沒答應,但那一天快了。”文彥博心中一驚:“這朝廷內部的消息,怎么會傳成這樣子!追查誰是造謠者已沒有必要,要用事實使它不攻自破。如果禁止,人們更會疑惑,市場更會騷亂。好!就這么辦。”他馬上打道回衙。一會兒,把長安城內絲絹行業的商人招來。文彥博坐在大堂上,笑著吩咐:“你們把各家的絲絹拿出幾百匹賣掉,凡是來買絲絹的,一定要讓他們交鐵錢,不要收銅錢。”
眾商人一聽,心中略略安穩:“原來鐵錢不會作廢。家里的鐵錢不會變成一堆破鐵!”他們紛紛樂滋滋地回家,張羅買賣去了。謠言不攻自破,長安市面又恢復了安定。
叫事實說話,那就沒有人會再來反駁了;因為存在的事實就是真理!文彥博正是運用了這一點,來戳穿了謠言。
茍富貴,毋相忘
陳勝在當雇工時,曾對同伴說過:“茍富貴,毋相忘”,意思是—旦富貴了,不要忘記窮伙伴之間的友誼。但他自己在稱王之后,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并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陳勝稱王之后,六國貴族,各地儒生,四方豪杰萬集帳下。這些人有的是真心投軍,起義反秦;有的則不然,是要借起義軍的力量謀取私利。特別是那些想在陳王身邊撈個一官半職以圖富貴的人,不是想法部署軍隊,進攻秦軍,擴大戰果,而是極力勸說陳勝既然為王,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和士卒親密無間,不分尊卑貴賤,隨便往來,而應像個王爺的樣子。而陳勝也被勝利沖昏頭腦,本是全力擴大戰果,竟然追求起享受來了,門口警衛森嚴,盛設儀仗,自己深居于王宮之中,有事求見,要經過幾層警衛才能進來,屬下辦事稍有不如意,就予以懲治,人們逐漸地不像以往那樣愛戴他了。
一次,幾位陳勝當雇工時的窮伙伴前來投奔,他們不了解見王爺的規矩,自稱要見陳涉(陳勝字涉),差點被宮門衛士捆起來。后來,陳勝出來查巡時,幾個窮伙伴攔路大呼,才被陳勝帶回宮中。這些窮伙伴看見陳勝宮殿陳設豪華,都是從未見過的東西,想起過去的日子,不禁說些往事,言談舉止,出出進進,難免隨便,不合王宮禮儀。陳勝表面上不說什么,內心卻越來越不高興,有人看透了陳勝的心意,說:“這些人愚蠢無知,舉止粗魯胡說八道,有損大王威嚴,不能留在身邊。”陳勝竟然借故把他們全殺了。其余故人見陳勝已忘卻昔日情誼,沒有像他所說的那樣“茍富貴、毋相忘”,都悄悄地離去。原來的親信都走光了,陳勝就重用朱房、仍武兩個人,專門監視群臣,外出打仗的人回來報告情況,言談舉止稍不留神。就被關進獄中。人們的不滿情緒日益滋長。
陳勝追求稱王,對戰事發展也就考慮不足,用人必然有誤,指揮失當。陳勝曾先后派吳廣進攻萊陽,派武臣、張不、陳余等進攻河北。張耳、陳余進入河北不久就立武臣為趙王,脫離了陳勝。吳廣進攻榮陽,一時攻不下來,幾次要求陳勝增兵支援,陳勝沒派兵,而是派周文從南路進攻咸陽。周文是楚人,曾做過項燕的部將,略通兵法,在陳勝軍中算是一個有文化的軍人。從戰略上看,從南路進攻咸陽,攻擊秦朝老巢也是對的。但在當時則不可行,因為兵力不夠強大,若戰線太長,兵力分散容易被各個擊破。周文一路上沒遇到什么抵抗,一直打到函谷關結果被章邯率領的秦軍擊敗,周文自殺。周文兵敗的消息傳來,全軍震驚,吳廣不知是繼續攻城好,還是撤退好。吳廣部將田臧主張留少量兵力牽制萊陽,以主力西進迎擊秦軍。他怕吳廣不從,竟然詐稱陳勝命令,殺掉吳廣。陳勝不僅不追究田臧的罪責,相反還任命他為上將,授楚令尹印,讓他進攻章邯軍隊。結果,田臧全軍覆沒。
章邯打敗周文和田臧的軍隊之后,直撲陳城。這時陳勝的主力已喪失殆盡,身邊既無可用之將,也無可派之兵,左右都是一些庸碌之輩。陳勝雖然奮勇作戰,終因眾寡懸殊,陳城失守。陳勝率領殘部經汝陽轉戰到下城,最后也被駕車的莊貿殺死了。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項梁、項羽和劉邦等人繼續堅持斗爭,把秦末農民大起義又推向新的高潮。
“問不倒,答得快”
阿潔剛入公司時,擔任前臺的工作,同事們都覺得前臺的職位沒有什么發展前途,平時工很忙,很少有同事和她接觸。但阿潔卻不以為然,她下決心要在這個崗位上做得有聲有色。
剛一上任,阿潔就撕去前任留下來的一張快要變黃的公司電話聯系表,她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把這些電話全都背了下來。有同事笑話她沒事找事做,聯系表上的電話不需6秒就能找到,但她認為即使是6秒也不能耽誤客戶的時間,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問不倒,答得快”。隨后,她又換掉那本已發黃的登記簿,取而代之的是她自己設計的登記簿,封面是公司的簡介,她想為每一個來訪人員留下一個好印象。
有一天,有幾位外地客戶來公司拜訪,由于是第一次合作,他們對公司簡介饒有興趣地翻看著,阿潔看到后,主動走上前去很有禮貌地說:“如果可以的話,耽誤大家一點時間,我可以把我們公司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阿潔用了10分鐘,就詳細地講解了公司的發展過程、內部結構、部門職能,還有近幾年的銷售業績以及榮譽稱號等。聽完阿潔的介紹,客戶向前來接待的市場部經理夸贊道:“貴公司的一位前臺人員都對公司業務如此了解,真是很了不起,我們對此次合作很有信心;事后,經理問阿潔如何把銷售數據記得一清二楚,鄭潔回答說:“每次公司開會,我都會把公司會議記錄下來,分部門詳細整理。”為了更好地為服務公司,她每天很少喝水以減少去廁所的次數,很多同事表示不理解,阿潔說我要確保每一個電話都能及時接聽,也許公司的一次重大項目就在某個電話中。部門經理不由得對她刮目相看了。還有,阿潔每天吃完午飯都要把大廳打掃一遍,同事說有專門的清潔人員,你不用如此辛苦,她說:“清潔人員每天早上負責打掃,但中午過后大廳就臟了起來,一定要確保公司時刻整潔。”
很快,阿潔認真負責的態度贏得了老板的認可和贊揚,阿潔不但年年被評為優秀員工,還擔任起公司的行政部經理。
這是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應該做的,工作雖有崗位之分,但沒有責任之分,每一個人都應該為公司的共同利益,盡到自己的義務。
愛崗敬業的工程師
阿強到一家鋼鐵公司擔當車間技術員,工作還不到一個月,就發現許多煉鐵的礦石并未得到充分的冶煉,很多礦石中仍殘留著尚未被煉好的鐵。這種情況如果一支持續下去的話,將會給公司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他很快找到了負責技術的工程師,反映他所發現的問題。然而,負責技術的工程師卻十分自信地講道:我們的冶煉技術絕對是過硬的,你說的問題根本不可能存在,我沒有發現這一問題。
無奈之下,阿強只好拿著未被充分冶煉的礦石去找公司負責技術的總工程師反映他所發現的問題。總工程師聽完阿強反映的情況,出于職業的敏感,就嚴肅地說道:“竟然有這種問題,為什么沒有人向我反映這一情況?”總工程師立即召集負責技術的工程師來到車間檢查情況,果然發現了很多冶煉并不充分的礦石,經過研究發現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監測機器中的一個零件出了問題。其實,事情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某些員工工作時不認真、不仔細。公司的總經理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之后,不僅獎勵了阿強,還提升他為負責技術監察的工程師。總經理感慨萬分地說:“我們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師,可我們缺少愛崗敬業的工程師,以至于這么多工程師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問題,甚至當有人發現了問題,他們還不以為然。”
上一篇:忠經全集《保孝行章第十》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忠經全集《冢臣章第三》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