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思潮、流派·系統論美學
指蘇聯美學家卡岡運用系統論方法和原則分析一系列美學基本問題后所建立的美學思想體系。系統論學科的建立是在20世紀40年代末,至60年代蘇聯美學界開始把審美現象和藝術活動作為復雜系統進行研究,但只有到70年代初以來的10多年時間里,卡岡力主美學研究的系統方法并發表了大量的著作,系統論美學才算形成。
系統指由許多相互間有著有機聯系的要素 (或部分) 所構成的、獨具其特定功能的整體,系統論方法就是要求視對象為整體從而對它認識改造,把系統與環境的關系聯系起來看成更大整體去考察對象的方法。一般的觀點把系統研究等同于結構分析或功能分析,卡岡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系統研究的方法論原則,即把系統的三個方面——對象、功能、歷史——結合起來研究,據此,他展開了對美學基本問題的分析。
他從系統方法出發,把人類活動分為四類: 改造、認識、評價、交際,藝術正是這四種活動融合而成的特殊的人類活動,藝術作為文化大系統中的子系統,因其掌握包括了這四種活動,故而能夠完整地代表文化,并與文化同構。但這些活動在藝術中不再是自身,它們已融為新質——藝術形象性。卡岡認為,藝術活動兼具精神、物質活動的特性,藝術文化處在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之間,并與后二者交界的邊線上形成過渡區域。這里的“藝術文化”是卡岡創造的術語,被用來作為藝術子系統與文化大系統間的中介系統,它同時包括自身所有的五個子系統: 藝術生產、藝術消費、藝術價值、藝術批評、藝術文化的科學研究。藝術在文化中,既是文化的“自我意識”——意謂文化從藝術中觀照和認識自身,從藝術中可以看出文化水平; 又是文化的“信碼”,即藝術所歸屬的文化的性質決定它對現實的折射和加工的方向。卡岡對藝術的本質和功用也作了大量分析,他指出藝術是各種性質的復雜系統,這種系統的結構特點是認識方面、評價方面、創造方面和符號交際方面的結合,藝術的認識、評價方面產生藝術的精神內容,藝術的改造、交際方面賦予作品以“軀體”和符號性的形式,藝術的作用則同時體現在“藝術——社會”、“藝術——人”、“藝術——自然”、“藝術——藝術”四個子系統中,依次為:集體行為的審美裝飾和個體社會化的功用; 提高人的精神水準和社會個體化的功用; 自然環境的審美完善和人體審美完善的功用; 藝術運動內在的自我調節和相互影響的功用。卡岡主張對藝術進行綜合研究,使研究藝術活動的一組科學和研究藝術文化的一組科學形成藝術研究諸學科的系統,而文化、藝術文化、藝術活動諸系統復雜的、按等級排列的組合中,構成美學研究對象的是這諸系統的系統本身,即藝術活動和藝術文化、藝術文化與文化環境的相互作用,這是關于美學對象的一種很新穎的觀點。卡岡的系統論美學在研究藝術形態——藝術世界的內部結構方面也做出了貢獻,他把藝術樣式的劃分視為形態學分析的核心,提出了藝術形態學的一整套術語: 類別、門類、樣式、品種、種類、體裁。以音樂為例,它屬時間藝術類別,其非再現性使之歸于九種藝術門類之一,而所使用的物質材料不同,它可分為聲樂、弦樂、打擊樂等樣式,在文學的影響下,它產生了標題音樂的種類,在其他藝術樣式影響下,它還可分為歌劇音樂、舞蹈音樂、戲劇音樂、電影音樂等種類,而其體裁依題材可分為表現日常生活、某種宗教情緒,反映愛國主義思想等許多種,依認識容量分,如器樂則有小型器樂、奏鳴曲、交響曲,這種體裁的劃分還可根據價值和形象模式的類型。
系統論美學用系統方法考察藝術現象,既看到藝術自身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密切關系,又能看出藝術、文化之間系統的相互作用的有機聯系,比較全面地把握住了藝術的特性、地位和作用,它的貢獻是獨特和新人耳目的。
上一篇:西方文學·思潮、流派·信息論美學
下一篇:西方文學·思潮、流派·原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