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劉(liú)
252 劉(liú)
【尋根溯源】
劉姓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來源于祁姓,堯的子孫中有個叫劉累的,曾為夏帝孔甲養(yǎng)龍,后因飼養(yǎng)不善,逃到河南,其子孫便以劉為姓。二是來源于姬姓,為西周王季之子劉邑的后代。
【變遷分布】
最早在中原地區(qū)活動。由于漢王朝長達四百余年的統(tǒng)治,再加之劉氏宗室分封到各地,因此劉氏在漢代已經(jīng)遍布全國各地,并在彭城郡、沛郡(今安徽、河南等地)、弘農(nóng)郡(今河南靈寶市東北)、河間郡(今河北河間市)、梁郡(今安徽壽縣城區(qū))、南陽郡(今河南南陽)、頓丘郡(今屬河南)、中山郡(今河北定州市)、河南郡(今河南洛陽)、東平郡(所在今山東東平東)、廣陵郡(今江蘇揚州市)、長沙郡(今湖南長沙)、竟陵郡(今湖北潛江西北)、臨淮郡(今屬江蘇)、丹陽郡(今安徽宣城)、廣平郡(今河北雞澤縣)、高密國(今山東高密市)、尉氏縣(今河南開封市)等十八個地方形成著名望族。到了宋代,已經(jīng)形成三大塊劉氏密集區(qū),即贛浙閩、冀豫魯、川湘。到了明代,稍微發(fā)生了變化,在贛浙蘇、魯冀晉陜、湘鄂形成新的劉氏人口密集區(qū)。當今其中分布于四川、河南、山東、河北以及湖南、遼寧、湖北、黑龍江、安徽等地劉氏人口最為密集。
【名人薈萃】
劉邦:西漢王朝的開國之君,即漢高祖,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卓越的軍事家和指揮家。沛縣(今屬江蘇省)人。
劉徹:西漢皇帝,即漢武帝。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漢太宗文帝劉恒的孫子、漢太祖劉邦的重孫子。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yè)輝煌。葬于茂陵,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勰: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文心雕龍》,發(fā)展了前人進步的文學理論批評,體系比較完整,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巨著。山東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人。
劉備: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東漢末年曾投靠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后得諸葛亮輔佐,取得荊州與西蜀。公元221年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與曹魏、孫吳呈鼎足之勢。
劉禹錫: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劉基:明代功臣。字伯溫,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文成縣)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民間傳說其神機妙算,常與諸葛亮相提并論。
上一篇:百家姓《符(fú)》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景(jǐng)》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