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德斯諾斯·風景》經典詩文賞析
我夢見過愛。我還愛著,而愛啊,
不再是那一束丁香和玫瑰
滿溢著芬芳,在那森林內
在筆直的小路盡頭一朵火焰憩息著。
我夢見過愛。我還愛著,而愛啊,
不再是那暴風雨中的閃電,它堆放
火葬的柴堆在城堡上在混亂和分解上,
它在消逝中把那街頭的離別輝耀著。
它是黑夜里在我的腳步下燃燒的燧石,
它是世界上沒有詞典能夠譯出的話語,
它是海上的泡沫,那空中的云。
在衰老中一切都變得勁直和充滿光明,
沒有名字的林蔭道和沒有打結的繩。
我感到自己和風景在一起變得僵硬。
(羅洛 譯)
讀《風景》, 無疑是讓心靈經受一次愛的洗禮, 讓情感得到一次愛的凈化。愛即風景。
詩人的心向我們敞開著。詩人向我們傾訴著他對于愛的理解和透悟。似乎是在經歷了一場人生巨大的災難之后,依靠愛的力量重新站立起來的那一瞬間,詩人心中對于這愛,突然間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激和珍貴,因而寫下了這首優美的《風景》。
詩的第一節就讓人怦然心動。“我夢見過愛。我還愛著” ,是警句, 更是啟示。夢幻的、 現實的;過去發生的,正在進行的,一切都濃縮在這短短的兩個小句之中,一切都歸結于愛。此時,詩人的所愛也許并不在他的身邊,但他卻能感覺到他之所愛就在他的身邊。這種景況下,詩人的心該是有些纏綿凄清的。可不,經過生活的坎坷之后,詩人對于愛,有了新的認識。愛在他的心中,不再是林中小路邊如火焰般開放、滿溢著芬芳的丁香和玫瑰了。第二節以同樣的句式結構,將第一節未能表達完的感受繼續闡發。重復往往是一種不可抵御的力量, “我夢見過愛。我還愛著”,兩個小句的又一次出現,使讀者的印象更加深刻。如果在第一節讀到這兩句時是為之心動,那么到第二節再度讀到這兩句時,便可能是銘記在心了。詩人繼續訴說著他對于愛的理解,他心中的愛不再是在暴風雨的閃電的輝耀下街頭情人的離別。那種凄涼、悲傷一去不返。
詩人的心上,有痛苦,但詩人的眼里,沒有眼淚。既然愛不再是丁香和玫瑰,不再是街頭離別,那是什么?一連三個斬釘截鐵、不容置疑的結論, 以排比的句式,構成第三節,直撞讀者的心弦,夜里腳步下燃燒的燧石,沒有詞典能夠譯出的話語,海上的泡沫,那空中的云,這些都是愛!否定之后的肯定,鏗鏘有力,詩句的內在節奏急劇加快,給人一種似乎無法承受的心理感覺。但當你的心搏頻率漸趨平靜時, 你會禁不住擊節而嘆:哦!愛就是如此。黑夜里,你跌撞而行,它是你腳下燃燒的燧石,照亮你前行的路;也許你表露了千遍萬遍,但你仍然不能說盡愛的蘊涵, 因為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它如海上的泡沫,始終和風浪在一起,它如空中的云,自由自在地親吻和擁抱藍天。到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幅美艷絕倫的風景。而詩人卻感到了衰老,盡管他在唱著“夕陽無限好”,但畢竟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了“只是近黃昏”。詩的最后一節,我們讀出了詩人的這種心態。 “我感到自己和風景在一起變得僵硬”,愛過了,還愛著,但終不能永遠沐浴愛的雨露陽光,生命的鐘擺總有一天會停止轉動,假如那一天來臨,那么,就在愛的風景中死去吧,讓自己變得僵硬。在愛中死去,悲且崇高,依然是一幅美的風景。
《風景》寫愛,從過去寫到將來,從生寫到死, 給讀者創造了一幅博大無邊的愛的風景,很美,亦很動人。
(郭良原)
上一篇:〔美國〕梅利爾《題獻》賞析
下一篇:〔愛爾蘭〕葉芝《駛向拜占廷》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