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斯蒂芬斯·貝殼》經典詩文賞析
于是我把那貝殼
緊貼在我的耳朵上,
我仔細地聽著,
立刻,如鐘聲般,
低微而清晰地傳來了
那緩慢而悲哀的遠海的低語,
被冰似的風所鞭撻,
在一個風帚掃蕩的
荒蕪的岸旁。
那是一片沒有陽光的海岸,
從沒有印上人類的足跡,
自從有時間以來,
就從不曾感受到
任何人類體質的重量和活動,
除了凄風和波濤所感到的一切。
在水的死寂中
有滾轉著的小圓石的聲音,
永遠滾轉著而發出來的空洞的聲音。
起泡的水草跟隨水流
往來著,致使水草的冷而且長的
又發著光的灰色觸須發出了颼颼的聲音。
那里沒有白天,
也永遠沒有這樣的一夜——
群星被點亮了
對月亮發出驚奇的光:
只有昏暗,只有凄風的悲痛
或嗚咽的、受驚的呻吟,
以及盲目游蕩的波浪——
于是我松開了我的耳朵——啊,多快活,
我聽見了一輛車子顛簸過街道的那一方。
(屠岸 譯)
斯蒂芬斯的詩同他的個性一樣,充滿了矛盾。他對人類社會總體看法是悲觀的,同時又抱有希望。《貝殼》這詩, 以一種獨特的想象力,把詩的空間視野與詩人的思想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從而表達出詩人在野蠻的自然面前的恐怖感和對人類社會的眷戀感。
首先詩人在風帚掃蕩的荒蕪的岸邊,受到一種神秘力量的啟示,于是他把一只貝殼緊貼在耳朵上,仔細地聽著。立刻,詩人聽到了從遠海傳來的低微而清晰的海的語言,而且在這種聲音里,似乎有一種緩慢而悲哀的情調。詩人在這些詩行里,抓住貝殼這一具有概括性的意象,然后憑借詩人驚人的想象力,塑造了遠海的神秘性和原始性。
進而,詩人在想象的境界中,看到了遠海的古老風貌。那是一片沒有陽光的海岸,從來沒有印上人類的足跡,沒有任何人類體質的重量和人類活動,只有凄風, 只有兇暴的波濤。在水的死寂中,詩人聽到了小圓石在死水中滾轉翻動的聲音,這聲音在詩人看來,是空洞的沒有生命力的。還有那些跟隨水流往來的起泡的水草,它的觸須發出冷颼颼的聲音。而且在遠海里,沒有白天,連夜晚也看不到閃亮的群星和驚奇的月光,只有昏暗的、充滿凄風冷雨、悲痛、嗚咽、受驚的黑夜,到頭來,依舊是盲目的波浪。這首詩描繪遠海的景觀是通過陽光、海岸、人類的足跡、凄風、波濤、小圓石、水草、白天、夜晚等意象來實現的。這些意象在詩人獨特的感覺和豐富的想象中構成詩句,因而顯得十分絕妙,充滿生氣。正是依賴這些充滿生氣的意象,詩人塑造了遠海的荒涼和寂寞。
最后,詩人僅用了兩個詩句,就完整而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留戀人間生活的內心狀態。當詩人松開自己的耳朵,結束對遠海荒涼冷漠的體驗之后,聽見了一輛車子從街道那邊傳來的聲音,于是,詩人感到十分快活和興奮。這樣結尾, 顯得巧妙、有力。
(邱正倫)
上一篇:〔英國〕濟慈《蟈蟈和蟋蟀》賞析
下一篇:〔美國〕布羅斯基《還愿的奉獻——致喬納森·阿隆》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