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必悲痛,不必氣忿!
在苦悶的日子里需要克制,
相信吧,歡樂的日子就要來臨。
心靈生活在未來之中,
而現在卻總有苦悶,——
轉眼間一切都會過去,
而過去了的,就會變得可親。
(飛白譯)
【賞析】
這首詩寫于1825年。當時普希金被沙皇從南方流放地召回,幽禁在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那些孤獨痛苦的日子里,唯有與鄰近莊園三山村奧西波娃一家的來往,給普希金的幽禁生活帶來一線陽光。
這首詩就是詩人為奧西波娃的女兒姬姬的紀念冊題的詩。詩的第一段就像一位溫厚的長者在低聲囑咐自己心愛的孩子。詩人語氣親密、溫和地諄諄告誡涉世未深的少女: 不要被生活中暫時的不快嚇倒,不快的陰影很快會消逝,就像烏云不可能永遠占據天空。只要善于忍耐、克制,一切就能過去,生活中的太陽必然重現。詩句的用詞也體現出這種親密和婉的特色,詞意和音韻兩者都像是在輕聲細語,更加襯托出詩句中飽含的溫暖和深情。
正如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悲傷一樣,歡樂也不會永遠被悲傷的日子掩蓋,這是詩人希望純真的孩子永遠記取的成年人的經驗,也是生活的真理。
詩人并不滿足于簡單地告誡別人在艱難的時刻怎樣克服悲傷情緒,他還進一步從哲理的高度解答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問題。詩中的“未來”,代表著一種理想,詩人所說的“心靈生活在未來之中”,有無限含蘊。未來是一種還沒到來的境界,有無窮想象憧憬的余地。而對幸福理想的憧憬,是人類出自本能的需要。所以未來具有無窮魅力,人們那顆渴望美好事物的心靈才會在對未來的向往中激烈搏動。而現實生活,總會有快樂幸福,也有同樣多的痛苦悲哀。值得一提的是痛苦悲傷給予心靈刺激的強度往往比快樂與幸福大。因此現實中的不快,總是給我們以更強的感受。然而待現實成為過去則反之,強度大的往往持續時間短,時間是醫治任何心靈創痛的良藥。這時,已成過去的幸福與快樂混合著人們對幸福美好事物的熱切憧憬將變得更為清晰可感,而痛苦與悲傷則像黃昏后的影子,在絢美的晚霞輝映下漸漸淡去。
詩人第二段中的語氣也發生變化,不再是專對接受贈詩的少女而言,而像是一位輕輕叮囑完孩子的長者,不自覺陷入了沉思中,既對少女,也對自己,喃喃道出這些生活的哲理。
從這首詩中,可以感受到普希金抒情詩特有的博大而深刻的激情,以及火熱而堅強的樂觀情緒。
(張蕾莉)
上一篇:《假如我能選擇 [美國]惠特曼》讀后感
下一篇:《元音 [法國]蘭波》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