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889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晚年的著名作品。詩歌的敘述者首先宣布太陽的沉落和晚星的升起,他聽到了召喚的聲音。他希望自己出海的時候,海浪不會擊打著沙洲發出悲哀的聲響。他寧愿潮水洶涌澎湃,淹沒泡沫的喧囂,將所有從大海深處帶來的東西送回到無盡的海底。白晝結束,晚鐘響起,黑暗即將降臨。詩人希望離別的時候,沒有人哭泣。即使他可能被帶到超越時空界限的地方,他仍然保留著希望:那就是當他穿過沙洲的時候,將抬頭仰望上帝的臉。丁尼生用沙洲來隱喻生命和死亡之間的界限。沙洲是潮水在海岸上堆積起來的沙壟,海水擊打在沙洲上,發出巨大的“呻吟聲”。沙洲也是丁尼生詩歌中表現界限的主要意象之一。本詩中另一個重要的意象是“穿越”(crossing)?!按┰健奔创砹俗呦蛩劳鍪澜纾⑽膯卧~本身又指代了天主教經典的畫十字的動作。丁尼生對畫十字的宗教含義非常了解,經常在詩歌中使用這個意象。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cross)上,丁尼生覺得自己正在死去,因此使用了同樣的意象,并且用精神的愿望———希望能面對面看到上帝———完美地補充了這個隱喻。全詩包括了四小節,每小節四行詩,韻律為abab,正好同詩歌的主題模式相呼應:第一和第三小節、第二和第四小節互相聯系。第一和第三小節都以夜晚降臨的兩個象征開始:落日和晚星、暮色和晚鐘。第二行詩則都以感嘆號結束,表達了詩人的警告。最后,以第一節中出現的過沙洲的隱喻而結束:詩人希望在他死后,親人和朋友們不要為他哭泣。這兩個詩節都沒有以句號結尾,表明了每一節都同下一節緊密相連。第二和第四小節都以一個限定詞開始,此外,這兩個小節的第二行詩句都包含著過度、過量的意思。《過沙洲》寫于詩人逝世三年前,全詩語言精練,意象突出,結構工整,是丁尼生晚年的佳作。作品表現了詩人對死亡平靜認可的態度,雖然此后丁尼生又創作了其他作品,但他要求將該詩放在所有作品集的最后。
上一篇:英國《《辛白林》》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還鄉》》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