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索英卡·夜》經典詩文賞析
(馬高明譯) (葉潮)
夜,你的手沉重地放在我的眉際
我沒有云朵般水銀的心臟,敢于承受
因你微妙的擠壓而加重的痛苦。
作為蛤的女人, 在海面上的一輪新月下
我看見你忌妒的眼神撲滅了海水的
鱗光, 在波浪持續的脈動中
舞蹈。 我佇立, 向外流淌
屈從如沙灘, 血水與咸澀的海水
浸入根莖。 夜, 你穿過濃密的
葉簇, 如雨灑下鋸齒狀的影子
直到, 在你溫水如注、 布滿斑痕的窩穴中洗浴
名聲使我痛苦、 冷漠、 一言不發, 猶如夜間的竊賊。
藏起我吧, 當夜晚孩子們出沒于這片土地
我必須聽不見一切聲音! 這些朦朧的呼喚卻依然會
剝光我的衣服; 一絲不掛, 無人理會, 在夜這喑啞的分娩時刻。
這首詩是詩人在暗夜中的內心幽秘的獨白式抒發。
詩作先是對從詩人的獨特視角看到的“夜”的描繪, 把無邊彌漫的“夜”寫得十分生動傳神。 擬人化的手法——“忌妒的眼神”、 “舞蹈”等——增強了對“夜”的復雜深刻的感悟; “夜”成為具有超驗功能的、 有靈的實體, 啟動著我們的感官,全方位地收納著關于“夜”的訊息。 隨后, 詩人主體與 “夜”融為一體, “我”被物化,與“夜”互為滲透, 沐浴于夜色,就象在“溫水” 中“洗浴”。 “斑痕”則指斑駁的月影。詩人希望沉浸在“夜”的容含一切、 剝奪一切之中,洗盡“名聲”帶來的“痛苦”和“冷漠”,在夜色中深藏。 而這種“朦朧的呼喚”仍“無人理會”,越見出“夜”的沉靜與幽深。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的微妙復雜的心態。將意識與潛意識溶匯為一種內心獨白,顯出其心理現實主義色彩。 “夜”是“沉重”而“喑啞”的,但又是可以洗盡塵囂的。不過,暫沐浴于這有限的“夜”的寧靜,卻是詩人的心靈所向往的。
詩作在藝術手法上,通過句法的省略與跳躍、章法上的不連貫、變幻錯落的意象,將詩人的奇詭的幻覺一一呈現于眼前;詩人主體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的精靈,在意象的閃跳騰挪中成為超越感官和一般時空關系的主宰。在詩中,客觀事物失去了固有的形貌,情感巧妙地置換為泛靈的視覺形象,隨著詩人的情緒脈動而分布于整個詩的空間。在詩中,由于情感性始終沒有因意象的漫漶而剝蝕,所以它——情感性——無疑一直作為詩的主質。可見,詩人是緊緊地、巧妙地把握著詩的審美本質的。因而盡管失去的是一個具體清晰的“我”,但“我”卻成為一個虛靈態的、具有無限張力的情感實體。從中可看出作為用英語寫作的非洲作家,索英卡所受英國現代詩的熏陶與影響。
上一篇:〔法國〕魏爾侖《夕陽》賞析
下一篇:〔英國〕白朗寧《夜會》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