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白朗寧·夜會》經(jīng)典詩文賞析
灰朦朦的大海, 黑幽幽的長岸;
剛剛升起的半個月亮又大又黃;
從夢中驚醒的細波碎浪跳得歡,
象是無數(shù)電閃雪亮的小小火環(huán)——
這時我前行不息的小船進了灣,
擦著滑粘粘的淤沙把船速減慢。
走上了一里多風暖海香的沙灘,
穿過三塊莊稼, 眼前農(nóng)舍在望;
窗外一下輕叩, 屋里清脆一響——
擦! 火柴迸出倏忽的藍色火花。
那充滿了喜樂驚怕的輕叫低嚕——
輕過那怦怦對跳著的兩顆心房!
(張俐 譯)
這首詩歌唱了普通人的純樸愛情。 可以推測, 詩中的男女主人公可能是漁夫和農(nóng)家女吧。 詩的景色描寫勾勒出一幅頗有詩意的畫面:灰朦朦的海, 黑幽幽的岸, 黃澄澄的月亮低懸天邊, 夜色朦朧中周圍的一切似隱似顯, 波光粼粼, 閃爍著火焰般的細小光環(huán)。 在這樣的夜色中, 有多少戀人們正漫步在花前月下,喁喁情語, 傾訴衷腸。 詩中的 “我” 不辭辛勞, 駕一葉小舟,穿越海灣, 跨過田野, 長途跋涉,去會見自己的意中人。 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時候? 也許是因為白日里忙于生計, 也許是為了掩人耳目。 對此,讀者盡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詩的末尾用 “輕叩” 、 “低嚕”表現(xiàn)年輕戀人羞怯的心理狀態(tài)。 緊跟著這輕叩聲的是趕緊劃火柴的清脆響聲, 這顯然是預先約定的。 暗號配合得那么默契。輕聲呼喚卻掩不住兩顆怦怦跳動的心聲,多么生動,多么逼真!詩人沒有正面描寫人物的形象,但讀者似乎已經(jīng)身臨其境,如聞其聲。 “對跳”二字在英文里是“按同一個節(jié)拍跳動”的意思,充分表現(xiàn)了兩個戀人“心心相印”。他們又“喜”又“驚”,歡欣中有時夾雜著驚恐,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喜的是終于相見,但又擔心被別人發(fā)現(xiàn)。 白朗寧本人雖然置身社會的上層,但他在愛情上還是有過這種提心吊膽的體驗的。他和巴萊特從戀愛到婚姻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遭到巴萊特父親的激烈反對。他們的會面很不容易,隨時要提防那老人的呵責。他們只得預先約定,偷偷到教堂里舉行了結(jié)婚儀式,然后離家出走。
這首詩在意境表現(xiàn)手法上和我國一些地區(qū)的民歌頗有相似之處。試比較:翻過了幾座山, 淌過了幾道河,/爬山涉水去會我的情哥哥。其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詩的韻式是ABCCBA,即雙重的“抱韻”,兩節(jié)詩中,直到第六行才與第一行押韻,造成一種“懸念感”。譯詩努力做到了每行字數(shù)大致相等, 以保持結(jié)構(gòu)的整齊。
(曾彥一)
上一篇:〔尼日利亞〕索英卡《夜》賞析
下一篇:〔美國〕霍爾《夜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