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弗林特·乞丐》經典詩文賞析
一個老人站在
貧民區里,
嗚嗚吹著他的悲哀,
彎腰曲背, 縮成一團,
胡子拖泥帶水,
眼睛死氣沉沉。
猥瑣瑟縮、貧苦不堪,
穿在襤褸的衣服中直哆嗦——
寒風抽打著他,
饑餓猛咬著他,
孑然一身, 一只哨子在手中
嗚嗚地吹。
聽呵! 他凄愴的
音樂的奇怪特色:
從空肚子里發生的風
魔幻似地
在風中形成——
青銅上的白銀圖案。
(裘小龍 譯)
這首詩寫一個老乞丐, 以吹奏哨子求乞于貧民區的悲涼情景。全詩共四個自然詩節。第一、二兩節騰出主要筆墨,對吹哨老丐的胡子、眼睛、腰背、衣衫諸處作了緩緩的肖像掃描。既然老丐賴以求乞的主要工具是吹哨子,詩人也就離不開對音響的寫照。哨音是“嗚嗚”的,身子是“哆嗦”著的,還加以“寒風抽打”, “饑餓猛咬”。肖像和音響的工筆描寫,把一個老丐的藝術形象移進了意象派的作品框架內。如果僅僅到此為止,這篇作品雖然也遵從了意象派的若干“派規”,但還不能算是一首上乘的意象派詩作,因為它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敘事文學的水平線上,缺乏某種美學的“意味”,缺乏一首詩獨立不倚的個性特征。詩人朝著水平面扔下一枚石子,水面立即發生漾動和變形,讀者司空見慣的畫面,瞬間都變得陌生起來。這是有著照樣“奇怪特色”的凄愴的音樂呵: “從空肚子里發生的風/魔幻似地/在風中形成——/青銅上的白銀圖案”。這意思簡單的表述是: “空肚子里發生的風”形成“青銅上的白銀圖案”。從作品思想內容來看,它傾露出了詩人的良知和同情心,詩人寄同情于老丐以及一切呼告無門的窮人。然而在現實生活的壁壘面前,詩人的同情心顯得無能為力。于是施以幻象,想象乞丐的求助得到神話般的回報,這是物欲的精神化。與之相應,表達方式上有通感的藝術因素,如把“風”這一只有通過觸覺、視覺才能感到的自然運動形式,兌換成“青銅上的白銀圖案”這一堅實形體。從現實的陸地到虛幻的蜃景,更似反差很大,處于事物的兩極,細想之下,也還是符合意象派化抽象為具象、賦無形以有形的藝術主張的。
(趙國泰)
上一篇:〔瑞典〕馬丁松《三月的夜晚》賞析
下一篇:〔瑞典〕特朗斯特羅默《亂涂之火》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