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人,你的足跡
就是路,別無其他路。
走路的人,世上沒有路,
人走路才形成路。
你走路才形成路,
當(dāng)你回頭看看背后,
就會看見一條小徑——
一條你永不能再踏的路。
走路的人,世上沒有路,
只有海上的航跡。
* * *
我們的西班牙人在打哈欠。
是餓?是困?是厭煩?
——大夫,是胃部空虛嗎?
——不,空虛的主要是頭部。
* * *
又一個西班牙人想要生活,
他的生活才剛剛開端——
在一個奄奄待斃的西班牙
與一個打哈欠的西班牙之間。
新來到世上的小西班牙人,
愿上帝保佑你長成。
直到兩個西班牙之一
把你的心凍結(jié)成冰。
(飛白譯)
【賞析】
以上《諺與曲》三則,相對來說,第三則更有感染力。在一個奄奄待斃的西班牙與一個打哈欠的西班牙之間的,是一個生活才剛剛開端的小西班牙人。這三種意象間充滿了無以名狀的張力。對于詩人來講,本詩或許有一種社會批判在內(nèi)——有關(guān)打哈欠的西班牙人可以參見第二則,指的是頭腦空虛。那么,詩人的心情實際上是比較矛盾的,既有對小西班牙人的期許:“愿上帝保佑你長成”,又對這種長成感到絕望:“直到兩個西班牙之一/把你的心凍結(jié)成冰”。這種矛盾心態(tài)是在一個時間坐標(biāo)中形成的,“兩個西班牙”在我看來意味著西班牙的兩個時間線,一個過去時間的西班牙和一個當(dāng)下的西班牙。那么小西班牙其實就是未來的西班牙。作為一個文化概念,時間線并沒有那種一往無前不容回頭的特點。相反,過去、當(dāng)下和未來,是處于同一層面的,形成一種特殊的“互文”關(guān)系。回過來說第一則,這一則很自然就讓人想起魯迅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然后仔細解讀,又有大不一致之處。不說其意義所指各有自己關(guān)心之處,重要的是在其表達方式上,也足以見出散文式的哲理深思與詩思確實是兩種不同的感受形式。就本詩而言,我覺得重要的與其說是讓我們明白了“你的足跡/就是路”、“人走路才形成路。/你走路才形成路”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哲理,倒不如說是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悵然的情緒。“人走路才形成路。/你走路才形成路”,“人”和“你”的并置,是抽象意義與個體經(jīng)驗的混合,以個體經(jīng)驗作為切入口,通向一種深沉的意義。因此在這種對于人生意義的領(lǐng)悟中,一直就伴隨著強烈的情感體驗,或者說情感體驗才是真正需要傳達的所在。“當(dāng)你回頭看看背后,/就會看見一條小徑——/一條你永不能再踏的路”,時間漂洗過后,即使你能回首往事,卻再無法重來一遍,因此,“走路的人,世上沒有路,/只有海上的航跡”。在漫無邊際的來路上,你甚至都看不到來時路了,唯有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永留心頭。
《諺與曲》三則,都有著很明顯的哲理色彩。但我們依然把它們看作是詩而不是哲理(我甚至并不認(rèn)為所謂的哲理詩是真正意義上的詩),關(guān)鍵在于這些詞語的興發(fā)不在于詩人深刻的哲理沉思,而在于詩人感性的詩思,比如海上的航跡之如過往的歲月。理性的意義與感性的詩思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耐讀的“知性”。
(俞春放)
上一篇:《誰知道呢? [秘魯]桑托斯·喬卡諾》讀后感
下一篇:《谷 [法國]拉馬丁》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