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高爾基《啊,當清晨升起霞光》愛情詩鑒賞
〔俄—蘇〕 高爾基
啊,當清晨升起霞光,
在那伏爾加——母親河上,
在那高高的山岡,
我送親愛的丈夫出海,
為捕魚他就要奔赴遠方。
我擦干了心中的淚水,
默不作聲地送他起航,
我沒有傾吐溫柔的話語,
只備了三件禮物伴他遠航。
我贈他的第一件禮物
是一捧家鄉的泥土,
希望親愛的人兒記住:
他在哪兒出生,
又在哪兒和我結為夫婦;
我贈他的第二件禮物
是一塊束腰的紅綢布,
我是怎樣擁抱他勇士般的胸脯;
我的第三件禮物
是一根雪白的天鵝翎毛,
當他在海上遇難的時候,
好讓它充當信使隨風飛飄,
一旦我接到狂風送來的羽毛,
我便知道——我親愛的人兒
已經倒下犧牲。
(陳學迅 譯)
高爾基(1868—1936),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生于木工家庭,幼年喪父,11歲開始到“人間”謀生。高爾基靠自學成才,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一生著述甚豐。主要作品有表現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反映俄國資產階級興衰史的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描寫革命前四十年間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生活和思想的長篇小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劇本《小市民》、《底層》等。1934年,高爾基主持召開了全蘇作家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并被選為第一任蘇聯作家協會主席。高爾基的文學創作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先河,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廣泛深遠的影響。
《啊,當清晨升起霞光》是高爾基早期創作的一首情詩。這位來自社會底層、飽嘗苦難生活的作家,從1892年發表第一篇作品《馬卡爾·楚德拉》開始,就以積極熱忱的生活姿態,贊美熱愛自由、獻身人民事業的英雄形象,揭露俄國沙皇專制制度的丑惡,歌頌勞動人民高尚的品質和純潔美好的感情。《啊,當清晨升起霞光》這首情詩,同樣表現了這方面的主題。
情詩描寫的是妻子送丈夫出海的感人情景。清晨,當朝霞剛剛升起,在伏爾加河邊,一對患難夫妻正站在“高高的山岡上”惜別。為捕魚、為生存,丈夫即將離開可愛的妻子和家鄉,出海遠航。此一去,航程的遙遠和充滿艱辛是可想而知的;丈夫能否平安順利地返回家鄉,則是妻子最放心不下,也是最難預料的。此時此刻,妻子對丈夫的強烈依戀與感傷之情不言而喻。然而,送行的妻子并沒有向丈夫“傾吐溫柔的話語”,連“心中的淚水”也已擦干,她只是“默不作聲”地送著丈夫,并以古老的民俗方式為丈夫祝福:送給丈夫“三件禮物伴他遠航”。此處,詩人以無聲代有聲,將妻子對丈夫的依戀、牽掛、憂思、離愁全部寫進這無言中了。可以說,此時的無言勝過任何“溫柔的話語”,同時,又十分傳神地把一個堅強的女性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請再看富有象征意義而動人心弦的“三件禮物”。第一件“是一捧家鄉的泥土”,它象征家鄉的土地。妻子希望遠航的丈夫忽忘出生、成長的故土,更不要忘記在這里舉行過的婚禮,“和我結為夫婦”。第二件“是一塊束腰的紅綢布”,它象征妻子火熱忠誠的愛情。紅綢布系在丈夫的腰上,與丈夫為伴,既給丈夫增添幾分英武,又能使丈夫睹物思人,經常想到在家鄉盼望他歸來的妻子。第三件“是一根雪白的天鵝翎毛”,象征著遠航中充滿險惡和出海人可能遭遇到的不測。“羽毛”在這里又有著雙重意義:它既充當著噩耗的信使——“一旦我接到狂風送來的羽毛,/我便知道——我親愛的人兒/已經倒下犧牲。”同時,又起著警告牌的作用,它時時提醒出海的人,要倍加小心;言外之意,她是極不愿看到這羽毛飄回來的。
這雖然是一首寫離情別緒的詩,然而全詩中看不到卿卿我我、纏綿悱惻的兒女之情,而是充滿向命運挑戰的英雄氣概,顯示了俄羅斯婦女堅韌不拔的毅志和博大淳厚的襟懷。全詩清新質樸,感情凝重,節奏明快,具有濃厚的民歌色彩。高爾基本人說過:“真正的民歌,不追求外表的美,不追求形式,而善于運用最樸素的,因而也是最美麗的語言傾吐出自內心的話。”《啊,當清晨升起霞光》正體現了這一特點。
上一篇:〔南斯拉夫〕普列舍倫《命令》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德國〕席勒《“一切生趣消失在遺棄者的一聲長嘆里”》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