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落葉·宋琬
悲落葉,落葉紛相接。
無復語流鶯,飄搖舞黃蝶。
朝如繁華之佳人,夕若蘼蕪之棄妾。
因風起,從風飛。
放臣羈客那忍見,攀條攬扼空沾衣。
徘徊繞故枝,柯干長乖違。
凜凜歲云暮,此去將安歸?
悲落葉,傷心胸,愿因征鳥翼,吹我到鄉(xiāng)中。
此詩為康熙元年壬寅(1662)獄中之作。詩前有序云:“余覽北魏有蕭綜《聽鐘鳴》、《悲落葉》二篇,詞甚凄惋。彼以貴藩播越,不失顯,然尚內(nèi)不自得,有憂生飄泊之嗟。矧余羈囚,日與法吏為伍,每當宵箭將終,晨鐘發(fā)響,凄戾之音,心飛魂栗。詎必聽猿而涕下,聞琴而累歔哉!歲時琬晚,庭樹萎然,爰效其體,以識余之憤懣焉。”蕭綜,字世謙。梁武帝第二子,封豫章王。鎮(zhèn)彭城時,奔北魏。歷官司徒、太尉,娶魏壽陽公主,位仍顯貴。“顯”,指高官厚祿。蕭綜因飄泊異國而有《聽鐘鳴》、《悲落葉》之作。作者身陷大獄,徬徨悲苦,所以也作有這兩篇。這里選錄《悲落葉》一篇,其措詞之凄哀,實有過于蕭綜的原作。
這篇詩以感念身世、憂傷飄泊為主題,借落葉之凋零,以喻自己不幸的遭際。全詩可分三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六句:作者面對飄零的落葉,直接起興抒懷,為落葉深致哀嘆。詩句是說:可悲啊!院子里的樹葉,一陣接一陣地紛紛凋落了。它們將再也聽不到流鶯的言語,卻像黃蝶那樣飄搖飛舞。記得當春天的時候,它們也曾迎風舒翠,綠蔭濃密。曾幾何時,西風凄緊,繁霜肆虐,它們再不能留戀母枝,便一齊飄落了。作者用“朝如繁華之佳人,夕如蘼蕪之棄妾”,作出深沉而又形象的比喻。落葉早上還似繁華的佳人,晚上就成為“蘼蕪棄妾”了。“朝”、“夕”兩字極言時間變化之速。“蘼蕪棄妾”本指《古詩》“上山采蘼蕪”篇中那位被丈夫遺棄而又不忘故夫的婦女,作者在詩里用“繁華佳人”與“蘼蕪棄妾”作今昔鮮明的對比,顯示樹葉榮盛和衰謝的兩種不同命運,用語非常恰切,更寄寓著榮華難保的悲辛。
第二小節(jié)“因風起”以下八句,作者從自身的角度,展示此時見到落葉所引起的內(nèi)心愴惻之情。“因風起,從風飛”說明落葉飄零的遭境,乃是因“風”之吹,由“風”的擺布而起。“風”是一種促使落葉飄零的外力。這和“放臣羈客”之遭受政治力量的無辜摧殘,極為相似。因此“放臣羈客那忍見”兩句,實際上已逗出了落葉的象征意義。作者攀條涕泣,攬扼興悲,所悲的不只是落葉,更在于悲哀自己以無辜而陷身于冤獄之中。“徘徊繞故枝”諸句,既為落葉抒悲,也是抒吐自己此刻的哀抑和傷感。后兩句更把這種哀惻的感情引向高潮。歲已云暮,前路茫茫,未來的歸宿不堪設想,凜凜悲懷,何能自已。
第三小節(jié)四句,由“悲落葉”及自悲的心緒,歸結到自己當前唯一的愿望是:“愿因征鳥翼,吹我到鄉(xiāng)中。”因其蒙受獄案,冤酷極深,在獄逾年,倘得借“征鳥之翼”,得生還家鄉(xiāng),為草野小民,即已非常幸運。“征鳥”一詞亦有所指,作者壬寅獄事,“系縲并及妻孥,拘捕不遺僮仆”,廷臣明知其冤而不敢援手,惟浙江巡撫蔣國柱力陳其冤,致免遭刑戮,“征鳥”一語,正是指蔣國柱的營救,非泛泛之詞。再則清初刑獄,凡涉及“謀逆”,得幸免者極少,刑部主讞者即使確知其人之無辜,也決不輕易釋放,能免遭不測,已屬萬幸。作者被逮捕,乃因族子一炳以“謀逆”告密,所以此詩結句“吹我到鄉(xiāng)中”,措詞也是經(jīng)過慎擇的。
上一篇:清·法式善《寶珠洞》描寫春天景點的夕陽時分景色
下一篇: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登高眺望長江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