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飛來峰》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飛來山上千尋①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②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這是一首重點描寫自己登上高山之后的感受的作品,北宋王安石作。飛來峰:今浙江省紹興市城外的寶林山。
①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
②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大意】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聽說雞鳴時分能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的視野,只因為站在飛來峰頂心胸寬廣。
【賞析】
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古塔很高,在攀登山峰和古塔的過程中,也著實費了一番功夫,但這過程實在沒有什么再說的必要了,重要的是現(xiàn)在的位置是在山峰上的古塔之巔,看到的是在下面無法想象的景色。就如現(xiàn)在在朝廷中人人羨慕的高位一般,當初為之付出的努力在今天看來都不值一提,那都只不過是實現(xiàn)抱負的手段而已,關(guān)鍵是處在這樣一個位置,縱觀整個天下,可以更好地為實現(xiàn)政治理想而努力。在高塔上,可以看到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就像我那蓬勃的朝氣,就像這個國家可以預(yù)見的輝煌未來。
無論是站在地理上的高峰,還是身處廟堂中的高地,在攬盡風(fēng)光的同時,也總是會遇到更多的問題。身處高峰時,總是有飄過的浮云擋住視線,有時甚至不見白日青天;身居廟堂時,總是有奸佞擋住去路,試圖玷污高懸明鏡。但這都不是問題,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yīng)該放眼大局和長遠。要成大事,就不能害怕這些問題,身在巔峰,就應(yīng)該看盡天下風(fēng)光;居廟堂之高,就應(yīng)該思天下之事。這才是身居廟堂的大丈夫應(yīng)該做的!
【拓展】
宋詩以說理見長,北宋蘇軾曾作《題西林壁》,理趣無窮。全詩如下: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上一篇:《登金陵鳳凰臺》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白云謠》譯文|注釋|大意|賞析